文档介绍:结肠癌肝转移的诊断与治疗
摘要:结肠癌与胃癌肝转移率较高,但转移发展速度差别很大,一般结肠癌肝转移发展速度较慢[1]。本文总结了结肠癌的诊断、治疗以及转移等方面的具体研究成果,从淋巴转移、术前癌胚抗原水平、各种诊断手段、手术治疗、化学治疗以及其他治疗方式等方面做了概述,为结肠癌的临床治疗以及结肠癌肝转移的早期诊断及治疗提供更多的理论依据。
关键词:结肠癌;肝转移;诊断方法;治疗方法;外科治疗
有报道指出,有50%左右的结肠癌患者都会发生肝转移,而导致这种情况的最主要的原因是两器官之间的血供关系[2],在解剖学上,结肠静脉血一般是通过门静脉进入肝脏,因此癌细胞极易转移到肝脏。由于原位结肠癌发展较为缓慢,一般癌细胞沿着粘膜、粘膜下、肌层的顺序逐步浸润生长,一旦癌细胞侵入肌层,就有可能进入血液,随着血液循环首先进入肝门静脉,使癌细胞在肝内着床,造成结肠癌的肝转移,肝内常出现孤立结节[3]。虽然结肠癌常发生肝转移,但癌细胞在肝脏中扩散不明显,因此手术治疗能有效控制病情,切除转移病灶。
1 危险因素
有研究指出,影响结肠癌肝转移的因素主要有3个,分别为患者发病年龄、淋巴转移情况以及术前癌胚抗原水平[4]。当原位结肠癌细胞增值能力较强时,淋巴转移的发生率也较高,此时除淋巴转移外,血液转移也极易发生,肝转移发生率也随之增加,因此很多人认为结肠癌的肝转移与原位癌的恶性程度相关性很大,当原位癌恶性程度较高时发生转移的可能性越大,而淋巴转移就是衡量恶性程度的重要标志。分子生物学研究证实,癌胚抗原水平与癌细胞的肝转移也有很大的关系,当肿瘤细胞表达癌胚抗原时,分子间的嗜同性结合使癌细胞转移更容易发生,测定结肠癌患者的癌胚抗原水平可进一步评估原位癌转移的难易程度,当癌胚抗原水平较高时,肝转移概率也较高。相关调查显示,年龄的增长会使人体免疫力降低,免疫机制受到影响,因此结肠癌的肝转移也更容易发生。
2 影像学诊断
现在临床常用的结肠癌诊断手段主要有超声检查、CT以及PET[5]。根据患者病情可以选择不同的诊断方法。超声诊断操作简单、诊断迅速,随着超声诊断技术的进一步发展,这种方法也被越来越多的应用于临床,当结肠癌肝转移的肝内结节直径小于2cm时,有80%~95%的患者可以被检出,因此,通过B 超诊断结肠癌的肝转移快捷可靠;目前,检测结肠癌肝转移最灵敏的技术是门静脉动脉期 CT 造影,但灵敏度高时假阳性率也随之增高,对患者身体造成了一定程度的损伤,因此临床推广有限;磁共振成像也可以作为结肠癌肝转移的诊断手段,但该方法费用较高,较难推广;螺旋 CT 扫描对结肠癌肝转移的诊断也有一定的意义,曾有研究表明,100例肝转移患者应用螺旋 CT 扫描技术进行临床分期,检出率达到85%[6],但大多数转移灶血管分布较少,动脉期成像不明显,因此这种诊断手段不是必需的;与传统的影像学诊断方法相比,PET可以从很多方面评价肿瘤的形态学,显示出病灶内癌细胞的生长情况,能准确的分辨出肿瘤的恶性程度,除了对病灶的诊断,PET还可以客观的评价患者全身整体的代谢及器官的功能,对疾病和肿瘤的评估更为准确,研究显示,就诊断的灵敏度而言,PET灵敏性远高于CT。
3 治疗方法
,预后好,5年生存率较高,因此越来越多的结肠癌肝转移患者选择手术方法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