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11秋行政管理专科
潘丽梅(1144201455168)
籍贯:黑龙江省伊春市
我出生在中国的最北边,东北黑龙江省伊春市,小兴安岭的深处。那里风景秀丽,四季分明,气候宜人。听爸爸妈妈讲我们家是解放初才从山东搬过来的,解放前我们这里是一望无际的原始森林,人迹罕至的。所以我感觉我们家的一些风俗习惯应该是保留了山东祖籍的习俗吧!要说家里的习俗,我感觉首选就是“过年”了。小时的我很喜欢过年,因为那时可以穿新衣服,吃好吃的,不用干任何家务活,呵呵!所以我对“过年”印象最深了,现在我就跟大家说说我们那里“过年”的一些习俗吧!
对于“过年”每个人都有着不同的经历和感受、不同的定义和内涵,想到过年心里就高兴。我们家每年是从腊月开始就逐渐有了过年的气氛了。
小时候我们是生活在一个有四十几户人家的小林场,距离县城有一百多里的路程。腊月初八我们习惯喝腊八粥,那时正是每年天气最冷的时候,喝腊八粥据说是为了防止人的下巴被冬季的寒冷冻掉了的,喝了腊八粥就把下巴给粘住了,不会掉下来。此时,妈妈会用黄米加芸豆做出一大锅黏黏的飘满香味的腊八粥,我们喜欢加一些白糖来吃,记得爸爸每年吃腊八粥的时候都会加一些猪油在粥里的,那样会很油腻,但我估计也许是因为那个时代生活条件不好,平时很少吃肉的原因吧。过了腊月初八,小小的山场便逐渐开始有了“年”的气氛了,人们隔三差五的坐上每天只有一班的小火车去到城里,采购一些准备过年的用品,我最喜欢的当然是新衣服和放鞭炮了,呵呵。那时几乎家家户户都养一到两头的猪,年底腊月初八前后,都会选一天家里大人们不忙的时候,杀“年猪”。请上一两个帮手,忙碌一天,晚上就会把几乎半个林场的人都请来吃猪肉,热热闹闹。走的时候还不忘记每户带上一小块猪肉,家家如此,很少有把猪肉拿去卖的。
回想起小时过年的情景,其实真正让人兴奋的还是那份期待的心情和享受等待的过程了。大人们忙碌着要在“小年”(腊月二十三)前把家里卫生彻底的打扫一遍,还要把家里的所有被褥都换洗一遍。“扫房”(就是打扫房间了的灰尘)之后是“糊墙”,那时每户人家的墙壁都是用纸裱糊的,一般都是用我们上学用过的书纸,条件好的才有报纸。把一张张的纸用浆糊整齐有序的糊粘到墙上,再贴上几张从城里买来的年画,忙碌一天就为了给自己一个全新的感觉,表达人们对新的一年美好的向往。听妈妈说“小年”是灶王爷上天的时候,每年的这一天灶王爷会从人间回到天庭,向玉皇大帝禀报一年来百姓家庭的寻常事,哪个家庭不和睦啊,哪个家庭媳妇不孝啊等等。所以就有了一句“腊月我二十三,灶王爷上天,上天言好事,下界保平安”的老话。对我来说,过“小年”是要吃饺子的,我的最爱了。
“小年”一过,其实就和过年差不多了,家里会开始提前做很多馒头、豆包、还要炸油条、麻花等过年吃的食品,我们那里冬天很冷,零下三十多度,提前准备的好多吃的都先冻起来,随时吃随时再热一下,一直能吃到正月十五以后呢。每年爸爸妈妈都会在“小年”过后的第二天晚上,准备一些烧纸,到街上找一个十字路口来祭奠家族中逝去的前辈们,烧纸是给先人们寄去的钱财,他们也要准备办置年货,准备过年了。
大人们忙碌、准备差不多一个月时间,孩子们更是在满心欢喜的期待中度过。终于盼来了春节------
“过年”了。除夕前一天晚上妈妈会把我们穿的衣服全部都洗干净,因为第二天除夕早晨起床后我们就要穿新衣服了。一大早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