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胡适与红学造假
——多个“脂本”及“程乙本”俱伪
(影视剧《红楼梦》剧照;图片来源于网络)
本专栏在前文《世荣真身是胤祥》上下篇中详细讨论过,《红楼梦》中的重要人物北静王以雍正之弟、怡亲王胤祥为原型,“世荣”与“胤祥”两个词在字面意义上构成对仗(对偶)的关系;这些客观事实足证一切所谓“脂砚斋评本”俱为后人伪造,因为这些“脂本”将《红楼梦》原本上的北静王姓名“世荣”妄改为“水溶”,企图以此将北静王的原型附会为乾隆第六子“永瑢”。
有些读者对这些基础研究工作总是不能理解,反复强调红楼梦研究应该重点分析人物形象,探讨作品的意义等等。然而本专栏从开篇起,也一直在强调,没有扎实严谨的基础考证,大家讨论《红楼梦》时甚至连一个恰当的小说文本都找不到,所谓“人物形象”和“作品意义”的滔滔大论不过是空中楼阁。
以前论为例,对北静王原型的考证工作,不但证伪了全部“脂本”,而且证伪了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的红楼梦研究所校注本120回《红楼梦》,证实了程伟元和高鹗于1791年年底印刷出版的活字本(“程甲本”)是《石头记》传世的唯一原本和真本。有鉴于此,请大家问问大家,究竟有几人读过真正的《红楼梦》?
今天本文将要讨论“元春比宝玉大几岁”的话题,肯定又会有聪明的读者觉得“无聊”,不以为然,但我将向大家清晰地展示,小说原文贾宝玉生于元春出生的“次年”,这一明显的错误恰恰是作者曹頫的精心设计;多个“脂本”和所谓“程乙本”对这一错误的修订,恰恰暴露了它们必为后人伪造的事实。
程甲本《红楼梦》第二回通过冷子兴之口写到,贾政的夫人王氏“第二胎生了一位小姐,生在大年初一,就奇了;不想次年又生了一位公子,说来更奇”。大家知道,这个“次年”所生的公子就是贾宝玉。从小说后面的情节来看,贾宝玉显然不是只比姐姐小一岁,而是小了十多岁。
在这个问题上,“甲戌本”、“己卯本”、“庚辰本”、“俄藏本”和“梦稿本”等所谓“脂本”没有轻举妄动,依然照抄了程甲本的“不想次年”。标榜比程甲本更早的狄葆贤的“戚序本”(“有正本”)自作聪明地改成了“不想后来”,“舒元炜序本”照抄“戚序本”的“不想后来”,“卞亦文藏本”亦复如是——这一下又充分暴露了它们造假作伪的本质。
“红学界”的领军人物、著名红学家冯其庸曾撰写《读沪上新发现的残脂本〈红楼梦〉》一文,讨论在上海艺术品拍卖市场突然现身的“卞亦文藏本”,他写到:“戚、舒两本都是乾隆时的老本子,可见戚、舒已经改在(程甲本和程乙本)前头了,现在这个残抄本的改文又同戚、舒,则说明它的渊源也该是较早的。”
按照冯其庸的意见推论下去,这些本子比程甲本还早,是小说早期抄本,“不想后来”这个写法理所当然地更接近小说作者原意。实则大谬不然。
何以如此?在程甲本中,元春的出生时间有着明确的叙述,即第86回所写的“甲申年丙寅月乙卯日辛巳时”。按程甲本的写法,贾宝玉是在元春出生的“次年”降生的,那么贾宝玉就是出生于“乙酉年”。
大家知道,甄宝玉比贾宝玉小一岁,因此甄宝玉就是出生于“丙戌年”。
甄宝玉是什么人物呢?“独他家接驾四次”——这一小说情节的原型,恰恰就是康熙六次南巡,四次驻跸曹寅江宁织造府这独一无二的历史史实。甄宝玉的父亲甄应嘉的名字,正是暗示“真迎驾”,正是暗示甄应嘉的文学原型就是“接驾四次”的曹寅。甄宝玉是甄应嘉的儿子,因此他的原型人物就是曹寅的儿子。那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