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8
文档名称:

从“堵车”到“团地再生”.doc

格式:doc   大小:511KB   页数:8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从“堵车”到“团地再生”.doc

上传人:小枷 2018/11/16 文件大小:511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从“堵车”到“团地再生”.doc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从“堵车”到“团地再生”
-------------------------------------------------
曾有专家算了一笔账:目前北京至少有30%的交通时间在堵塞、在等待,有30%的车辆耗油是浪费,有30%的行路里程是多走的。堵车已经成为北京人的切肤之痛。
当我们从“堵车”这个北京生活当中最烦人的问题出发,寻求问题的根本原因,解决途径时,我们遭遇了类似于“旧城改造”的新难题,为了解决这个新难题,在检索国外先进经验的过程中,我们的眼光聚焦在“团地再生”这个城市规划名词上。
上个世纪80年代至今,日本社会在处理城市居住问题时逐渐形成了“团地再生”的概念。“团地再生”这一概念及其对应的手法,巧妙的疏解了日本城市发展过程中面临的“危旧房改造”难题。
下面,我们将具体的分析,研究“团地再生”相关的北京城市背景。
(一)北京城市中心交通堵塞问题根源分析
2004年9月22日,对于CBD应该是一个值得纪念的日子,央视新址奠基仪式举行,央视搬迁终于板上钉钉,这一历史时刻对于CBD而言,在日后无疑肯定成为发展中一个至关重要的“大事件”;然而,对北京市的交通而言,这无疑会带来更大的压力。
这些压力来自于:由于节目播出时间的固定,注定了近万名工作人员上班时间的固定,这带来庞大的交通流;某些大型节目的制作会造成CBD瞬时车流,以及数小时的停车位需求的猛增;由于所需的某些仪器设备的特殊性,造成了运载这些仪器设备车辆不同一般的体量,这不仅是从数量上,而且从占用道路、停车面积上加大交通负荷;尤其可怕的是,央视迁入东三环外CBD,工作人员不仅要固定时间,而且要从西三环附近的固定住所,大规模、长距离的进军CBD。这些都会加重CBD的堵车问题。
本来大型公共建筑的建造意味着城市功能升级。可是,城市功能在升级,交通问题没解决。
伴随着经济的发展,北京城在近10年来迅速膨胀,与之相生相伴的城市问题是严重的交通堵塞问题。北京城市交通不仅存在堵车问题,同时伴随着严重的不均衡现象,二环路以内繁华地带全天呈现拥堵现象,高峰时期更是寸步难行,而远离市区繁华地带的路段,交通状况明显好于前者。长安街东西沿线、二环、三环、四环路,以及连接市区的几条主要交通干道和高速公路则呈现“钟摆式交通”,普通工作日早高峰时间,驶向市内就业聚集区的单侧路面车流量巨大,行使缓慢,而另一侧路面则车辆较少,交通顺畅;晚高峰时间,情况正好相反。周末由于分散了出行时间,全天交通量比较平均,低于高峰时段,而高于低谷时段。
 
西二环交通拥堵状况、马路一侧车辆拥挤,另一侧行驶畅通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政府非常重视对城区及郊区道路的改造,并且先后建设了5条环路、数十条城市主要道路,以及京石、八达岭高速等八条出入北京的高速公路。在不断进行道路改造的同时,北京市政府也多次采取了间接控制手段。比如在一些路段的某些时段单日放行单号车、双日行驶双号车;提高尾气排放标准;限制一些车辆在某一级别的道路上行驶等等。
然而事实证明,政府采用的这些改善城市路网建设状况、控制车辆使用的手段,都是问题产生以后,针对交通管理不善、汽车数量增加的应对方法,并没有从病因上解决问题,交通依然拥堵。那么除了表面原因,导致堵车的根本原因到底何在?
我们使用道路、购买车辆的根本目的是出行,我们工作、学****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