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3
文档名称:

西安市长安区少陵塬地区土壤与荒漠化.doc

格式:doc   大小:23KB   页数:3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西安市长安区少陵塬地区土壤与荒漠化.doc

上传人:小枷 2018/11/16 文件大小:23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西安市长安区少陵塬地区土壤与荒漠化.doc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西安市长安区少陵塬地区土壤与荒漠化
实****时间:2011年11月6日
实****地点:西安市长安区少陵塬
实****目的:观察与研究少陵塬地区土壤与荒漠化的关系
指导老师:赵景波
2011年11月6日下午,我们一行人在赵老师的带领下,来到了少陵塬,观察与研究少陵塬地区土壤与荒漠化的关系。
少陵塬位于西安市长安区韦曲镇,海拔60米,属于黄土高原半湿润地区。随着历史的发展,历经上万年甚至上亿年,少陵塬逐渐形成了红黄相间的土层结构。
该土层中红土壤是由于富含三价铁离子,从而显红色。它是一种南方土壤,其黏土含量很高,是黏化层土壤,粒细,质密、坚硬,可用来烧制陶器。其中富含的铁离子(Fe2O3)形成了一种胶体物质——铁质薄膜,不易被植物吸收,且由于这种铁质薄膜附着在土壤颗粒表面,使土壤表面具有光泽。该土壤形成于气候湿润、温暖的间冰期,该时期降水量充足,使得红土壤淋溶作用很强,其中含有的矿物质大多随水迁移至海洋,故导致红土壤中矿物质含量很少,不适应种植作物。也正是由于该时期降水量充足,红土壤才不易形成荒漠化。
该土层中黄土壤的颜色为灰黄色。它是一种北方土壤,其黏土含量很低,粒粗,且不质密、坚硬,土质较为疏松。黄土壤形成于气候干燥、寒冷的冰期,该时期降水量少,导致土壤淋溶作用弱,故其中
矿物含量较多。由于土质疏松且矿物含量多,黄土壤适于种植作物。也正是由于该时期降水量较少,黄土壤才较容易形成荒漠化。
荒漠化形成的动力因素有:风蚀、水蚀、滑坡、崩塌、泥石流等。风蚀作用一般发生在黄土高原以北地区、荒漠化过渡带等。而少陵塬处于黄土高原,该地区风力作用下,不会由于风蚀而形成荒漠化。水蚀作用在该地区的作用却较为显著,容易形成雨滴滴溅侵蚀、线状侵蚀、面状侵蚀。在该地区地壳活动不频繁,故崩塌一般表现为人为挖土造成的。
在土壤断层处底部常常会形成坡积物,它是土壤侵蚀的常见物,是土壤颗粒在重力作用下堆积在断层底部。
此外,在该地区不发生侵蚀、崩塌的地方,会长出茂盛的野草、灌木等,这是由于该地区属于半湿润地区,年降水量为500——600mm,且温度适宜,为植物生长提供了良好的环境条件。
在紧贴黏化层的红土壤下方,我们会看到一种白色大块状土壤物质,它是CaCO3结核,其土质坚硬,呈大块状,是由于间冰期形成的红土壤的淋溶作用而形成的,是钙的淀积层。
它有两个作用:
(1)指示酸、碱环境。由于Fe3+、Al3+、***化物等在酸性环境中发生迁移作用,而K+、Na+、Mg2+等在碱性环境中发生迁移作用,故CaCO3淀积层处于碱性环境中。其中,***化物迁移作用强,,其他物质次之,金属离子更少。
(2)指示水分含量。CaCO3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