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11
文档名称:

组成原理的论文计算机组成原理论文:基于专业规范的.doc

格式:doc   大小:127KB   页数:11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组成原理的论文计算机组成原理论文:基于专业规范的.doc

上传人:aena45 2018/11/18 文件大小:127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组成原理的论文计算机组成原理论文:基于专业规范的.doc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有关计算机组成原理的论文计算机组成原理论文:
基于专业规范的“计算机组成原理”课程改革
摘要:以教育部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的专业规范为指导,针对计算机组成原理课程的特点,从以专业规范为基础优化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法和丰富教学手段等方面进行了探讨和实践。分析实验教学现状,指出存在的问题,提出通过改编实验设计,加强实验教学过程指导,提高实验教学效果。以专业规范为指导,从理论教学和实验教学两方面为“计算机组成原理”课程改革提出了新的建议。
关键词:专业规范;计算机组成原理;课程改革;理论教学;实验教学
随着计算机和通信技术的蓬勃发展,中国开始进入信息化时代,计算机及技术的应用更加广泛深入,计算机学科传统的专业优势已经不再存在。社会和应用对学生在计算机领域的知识与能力提出了新的要求。专家们指出,未来10~15 年是我国信息技术发展的窗口期、关键期。为此,高等学校肩负着为国家发展和满足社会需求培养多类型人才的重任。在这样的背景下,高校必须正视问题,积极思索与变革,重新审视计算机专业教育的发展方向,与时俱进地推进计算机专业教育改革。
《计算机组成原理》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必修的一门专业主干课程。课程要求掌握计算机系统各部件的组成和工作原理、相互联系和作用,最终达到从系统、整机的角度理解计算机的结构与组成,并为后续课程的学****奠定基础。但从整个学科的建设和发展,以及对学生专业素质培养的角度来看
,这样的要求是不够的。更为重要的是,通过教与学,还应当提高学生对计算机硬件系统的认知能力和设计能力,强化实践意识与能力,培养创新理念与能力,激发学生自主学****主动探索前沿知识。教育部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在2006 年发布了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本科专业战略报告和专业规范, 对计算机专业的发展与教学提出了指导意见。本文探讨以专业规范为指导对计算机组成原理课程进行改革,研究并实践一种有效的教学模式,帮助学生从微观层面掌握本课程知识单元,从宏观层面建立该课程知识体系,使学生准确把握课程的核心内容,全面地构建整机系统,进而培养学生的专业素养和综合能力。
1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规范
教育部高等学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以下简称教指委)在广泛深入的调查研究基础上,借鉴国际上计算机专业办学的发展与现状,结合我国计算机教育的实际情况,对计算机专业本科教育的发展方向和办学单位的专业发展提出了指导性意见,并制定了具体的《专业规范》。
教指委在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发展战略研究报告和专业规范中提出了以“培养规格分类”为核心思想的计算机专业发展建议,将计算机学科分为三种类型四个方向,即:科学型(计算机科学方向CS)、工程型(包括计算机工程方向CE 和软件工程方向SE)、应用型(信息技术方向IT)[1]。针对每个类型的每个方向的特点和要求,专业规范从学科方法论、培养目标与规格、教育内容和知识体系等方面进行了详细的规划
,提出了富有建设性的指导意见。
专业规范中明确指出,“计算机组成基础”是计算机科学方向和计算机工程方向的核心课程,并且对实验、综合性课程设计和核心的教学内容提出了规范要求。在软件工程方向和信息技术方向,“计算机组成基础”是核心知识领域计算基础(SE-CMP)和平台技术(IT-PT)的核心知识单元[1]。专业规范根据课程体系对每一门课程内容、知识要点、学****目标等都进行了详细的设计与组织。在专业规范中,“计算机组成基础”的理论教学课时一般为48~56,实验课时一般为8~16,是计算机体系结构、操作系统、嵌入式系统和计算机网络等课程的先修课程,重点涵盖了计算机运算、存储系统组织和结构、功能组织等多个知识单元。本文主要探讨在专业规范的指导下,“计算机组成原理”课程的教学改革与建设。
2 课程内容组成及改革
课程改革的基本原则。教指委的专业规范为计算机组成原理教学大纲和教学计划的制定, 以及课程在课堂教学和实验教学上提供了指导性的意见,是我们推进课程改革的重要参考。以教指委专业规范为指导,结合学校的实际情况是计算机组成原理课程改革的原则之一。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课程改革必须依据计算机组成原理课程的教学目标、内容和特点。其次,课程改革还应当联系学校的实际情况,如学校育人目标的定位、学校的教学与实验条件、学生的知识基础等。教指委的战略报告中也明确了提出了这种改革思路。因此,在综合分析了学校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后,我们确定了注重知识结构的特色和执行深度
,加强学生实践操作思维与能力的培养,因人而宜地进行点面结合的改革原则。第三,在信息化时代,社会竞争压力日益激烈,学生就业压力不断增大,学生在学校在课堂学到的方法、知识与能力将直接影响到学生在竞聘和后续发展的竞争力,例如,企业等用人单位在招聘人才时关注学生的以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