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23
文档名称:

流行性出血热ppt课件.ppt

格式:ppt   大小:519KB   页数:23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PPT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流行性出血热ppt课件.ppt

上传人:相惜 2018/11/18 文件大小:519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流行性出血热ppt课件.ppt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流行性出血热 Epidemic hemorrhagic fever
1
定义--1
流行性出血热(Epidemic hemorrhagic fever EHF)是由汉坦病毒(Hantan virus,HV)引起的。
以鼠类为主要传染源的自然疫源性疾病。
以发热、低血压、充血出血及肾脏损害为主要临床特征的急性病毒性传染病。
《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规定的乙类传染病。
本病主要分布于欧亚大陆,我国属高发区。
2
病原学--2
病原体是汉坦病毒。
属于布尼亚病毒科汉坦病毒属。
为有包膜的负性单链RNA病毒。
成熟的汉坦病毒颗粒具有多形性,多呈圆形或卵圆形。
有双层包膜,外膜上有纤突。
直径在75nm~210nm,平均直径122nm。
3
病原学--3
其基因RNA可分为大(L)、中(M)、小(S)三不同片段。
L基因编码RNA多聚酶,在病毒复制中起主要作用。
M基因编码膜蛋白,包括糖蛋白I(G1)和糖蛋白2(G2) ,构成病毒的包膜。
S基因编码核衣壳蛋白,可诱导机体产生非中和抗体,在免疫保护中起一定作用。
4
病原学--5
汉坦病毒对一般有机溶剂和消毒剂敏感。
***仿、***、β-丙内酯、***、酸(pH<)、苯酚、甲醛、去氧胆酸盐敏感。
不耐热和不耐酸,高于37℃,56℃30分、60℃10分钟或l00℃1分钟可被灭活。
乙醇、碘酒及紫外线等消毒剂灭活。
5
流行病学---传染源
人不是主要传染源,鼠及其他动物是
已查出53种以上动物携带病毒,主要是小型啮齿动物包括黑线姬鼠、褐家鼠等。
一些家畜也携带,包括家猫、家兔、狗、猪等。
此外在青蛙、蛇及鸟类也检出了病毒。
我国目前主要宿主和传染源是野栖的黑线姬鼠和以家栖为主的褐家鼠。
农村的主要传染源是黑线姬鼠和褐家鼠,城市的主要传染源是褐家鼠,东北林区的主要传染源是大林姬鼠。
6
流行病学---传播途径
接触传播鼠类的排泄物、分泌物由破损的皮肤或黏膜侵入人体或由带毒动物咬伤而感染人。
呼吸道传播吸人携带病毒鼠类的排泄物和分泌物(尿、粪便、唾液)的气溶胶。
消化道感染污染的水和食物经口腔或消化道黏膜侵人人体而受到感染。
虫媒传播革螨、恙螨叮咬人体。
母婴垂直传播
鼠向人的传播是人类感染的重要途径。
人向人传播不是主要途径。
7
临床表现--发热期
发热:在38℃~40℃,以稽留热和弛张热多见。
三痛:头痛、腰痛、眼眶痛。
三红:面、颈和胸,似酒醉貌。
三肿:球结膜、眼睑、面部水肿
皮肤充血出血:腋下、前胸及后背部皮肤,呈条索样、挠抓样或串珠样瘀点或瘀斑。
粘膜充血出血:软腭、口腔黏膜、眼结膜。
肾损害:蛋白尿、血尿,管型尿、少尿。
肝脏损害表现:家鼠型多见。黄疸,转氨酶增高。
可有胸腔积液、腹水。
胃肠道症状:恶心、呕吐、腹痛、腹泻、消化道出血等。
8
临床表现--低血压休克期
主要为失血浆性低血容量休克。
此期发热渐退,但其他症状反而加重。
总体印象是: “热退病加重”。
血压下降、发绀、脉搏细弱、尿量减少。
因脑供血不全出现谵妄、烦躁甚至神志不清。
重者合并DIC、脑水肿、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和急性肾衰竭。
且常因心肾功能衰竭造成死亡。
9
临床表现--少尿期
是最凶险的阶段。肾损害及出血症状达高峰。
急性肾衰竭:血压上升,尿量锐减、血尿、酸中毒、氮质血症及水电解质紊乱。
高血容量综合征:因蓄积于组织间隙的液体大量回入血循环,以致发生。表现为表浅静脉充盈,脉搏充实有力,脉压差增大,脉搏洪大,有进行性高血压及血液稀释等表现,可出现心力衰竭,肺水肿和脑水肿等。
出现一些并发症如严重的细菌或真菌感染、呼吸衰竭、呼吸窘迫综合征及大出血等。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