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建筑结构设计常用规范标准
宽度不宜小于200,高宽比不宜大于4,跨高比不宜小于4;宽扁梁及深梁详规范。
A. 纵筋配筋率:最小配筋率按《混凝土规范》表中数值取用,一般模型计算会考虑,不用管;最大配筋率不宜大于%;
B. 纵筋净距:顶筋不应小于30mm和,底筋不应小于25mm和。钢筋多余2层时,2层以上钢筋中距应比下面2层中距增大1倍。各层钢筋间距不小于25mm和d。
C. 纵筋面积比:一级不应小于,二三级不应小于,四级规范无要求,一般取。
D. 箍筋直径及肢数:当截面高度大于800时,箍筋直径不宜小于8mm;截面高度小于800时,箍筋直径不应小于6mm;一级不小于10mm,二三级不小于8mm,四级不小于6mm,当纵筋配筋率大于2%时,箍筋直径加大;箍筋肢数:梁宽小于350mm用双肢箍,350~600时四肢箍,650~800时六肢箍。
E. 箍筋加密区最大间距:一级不大于hb/4、6d、100的较小者;二级不大于hb/4、8d、100的较小者;三四级不大于hb/4、8d、150的较小者
F. 箍筋加密区长度:一级不小于2hb、500的较大者;二三四级不小于、500的较大者
A. 架立筋: 一般用12mm,但是《混凝土规范》中指出,跨度小于4m是不宜小于8mm,跨度4~6m不应小于10mm,大于6m时不应小于12mm。
B. 梁侧构造筋:梁腹板高度hw不小于450mm时,梁两侧沿高度配置纵向构造钢筋,间距不宜大于200mm,单侧配筋率不小于腹板面积的%;注意,扭筋构造是按照全高布置构造筋,间距不宜大于200mm
C. 悬臂梁构造:应有至少2根钢筋伸至悬臂梁外端,并向下弯折不少于12d,其余钢筋不应截断,应在《混凝土规范》条规定的弯起点弯折。
D. 框架梁,开洞时,洞口位置宜位于梁跨中1/3区段,洞口高度不应大于梁高的40%,洞口上下高度不宜小于200mm
E. 吊筋计算:一般次梁两侧各设4个箍筋,每侧扣除一个基本箍。计算时,用梁设计内力包络图中次梁传递来的剪力放大倍,然后减去两侧一共6各箍筋的受剪承载力,得出的差值查表看需要用几号吊筋。
F. 加腋计算:加腋位置一般出现在大悬挑处,先建悬挑梁计算得出合适结果,然后在模型中靠近支座处增加节点,然后在该节点与柱节点间设变截面梁进行计算,要求计算结果靠近支座的数值往外逐渐边小,若有突变,则需要加长腋长。
A. 当梁段按简支计算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