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3
文档名称:

各居其位各施其职.docx

格式:docx   大小:17KB   页数:3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X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各居其位各施其职.docx

上传人:在水一方 2018/11/20 文件大小:17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各居其位各施其职.docx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孔子曰:“不在其位,不谋其政”(《论语·宪问》),《中庸》一书中也有类似的表述:“君子素其位而行,不愿乎其外”(第十四章),意思是,君子应该依照自己平素的地位而行事,不羡慕本分之外的事情。曾子继承了他的老师——孔子的思想,提出“君子思不出其位”(《论语·宪问》)的观点,说的是君子不要越过自己的职责范围去思考问题。上面这些话均涉及一个非常重要的管理学命题,即职位与职责对等的问题,这是管理的组织职能发挥效用的基本前提。
如果对孔子“不在其位,不谋其政”的思想作一定的引申,从在不在位与谋不谋政两个维度进行系统的思考,就可以得到一个有关“在位”与“谋政”的矩阵。每一个管理者都应该清醒地认识到自己的角色定位,履行这一角色定位所应该履行的职责。这样,在企业中才能形成“到位”、“归位”的良好局面,而不会出现“越位”、“虚位”的混乱局面。
在其位,谋其政
“在其位,谋其政”意味着管理“到位”。在这里,“谋政”的先决条件是“在位”,也就是说,能否确保高效的管理,首先在于管理者拥有该职位的法定权,这也就是孔子所说的“正名”。孔子的弟子——子路曾经问他,如果卫国国君让他从政,他应该做什么准备,孔子提出首先应当“正名”。当子路笑话老师迂腐时,孔子义正词严地批评了子路,说道:“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事不成,则礼乐不兴;礼乐不兴,则刑罚不中;刑罚不中,则民无所措手足。”(《论语·子路》)大意是说,如果名分不正,说起话来就不顺当合理;说起话来不顺当合理,事情就办不成;事情办不成,礼乐就兴盛不起来;礼乐兴盛不起来,刑罚的执行就会不得当;刑罚执行不得当,百姓就不知道该如何是好。孔子认为,一个社会要能够走上正轨,做到有序井然,必先“正名”。
商鞅也非常重视定“名分”,他说:“故夫名分定,势治之道也;名分不定,势乱之道也”(《商君书·定分》),认为只有确定名分,才能天下大治;而如果不确定名分,必将天下大乱。他通过一个形象的比喻,来说明定“名分”的重要性:如果野地里出现一只奔跑的兔子,一百人会蜂拥而上去逮它,并不是因为捉到兔子后,每个人可以分到兔子的百分之一,而是因为兔子的所有权尚未确定。而市场上卖的兔子很多,却连小偷都不敢去偷,是因为这些兔子的所有权都已经明确。
“正名”也是企业有序管理的前提。在企业中,只有职位设置合理,而职位说明书又足够的明确,才能让每位员工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才能形成有机配合、无缝连接的分工协作体系。当然,明确不同岗位的职责说起来容易,做起来却并非易事,需要企业管理层做深入的调研。由于在企业发展的不同阶段,所需要的职位会发生很大的变化,因此,管理层必须对职位设置做出相机制宜的调整。
在一些企业中,经常会出现某些职位空缺,而指定临时负责人的现象,但往往效果却不甚理想,原因就在于“名不顺”。在正式的任命书下达之前,“临时负责人”等等称谓很容易让管理者心里不踏实,缺乏应有的底气,也让他的下属不那么服气,甚至还会让一些下属因为有着一些非分之想而有意与他为敌,管理效果自然会打折扣。
不在其位,不谋其政
“不在其位,不谋其政”意味着权力“归位”。只有做到权力各归其位,才能确保每个人履行好自己的职责范围。因此,“归位”是“到位”的基础。
如果说管理“到位”是管理者的基本职责,那么,权力“归位”则是管理者的品行修为。管理者应非常清楚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