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6
文档名称:

人民币国际化利弊.doc

格式:doc   大小:36KB   页数:6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人民币国际化利弊.doc

上传人:szh187166 2018/11/20 文件大小:36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人民币国际化利弊.doc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关键词:人民币国际化,特里芬难题,货币替代,政策两难,机遇
摘要:随着人民币国际化的不断深入,人民币国际化问题成为备受关注的热点。学者们对人民币国际化的含义、条件以及推进人民币国际化的途径等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形成了很多有价值的的成果,其中也包括对人民币国际化利弊的两面性阐述。在以往前人的研究基础之上,进一步对该问题作了具体的解析。
一、人民币国际化的含义
货币国际化是指一种货币在国际范围内发挥价值尺度、支付手段、价值储备等货币功能,最终成为被国际市场广泛使用和持有的国际货币的过程。关于人民币国际化,国内学者有不同意见。一种观点认为,它指人民币具有国际货币职能,因此,在人民币还未成为自由兑换货币的情况下,不具备国际货币资格,至于人民币目前在部分周边国家和地区流通,属非制度性安排,是区域内国际经济贸易便利化之举。另一种观点认为,人民币国际化是指人民币走向国际化的趋势,因此,人民币国际化是一个长期过程,目前人民币在部分周边国家和地区流通,是人民币国际化的开始。也有学者认为,1996年12月人民币实现在经常项目下可自由兑换,标志着人民币开始向国际化迈进,或者说人民币国际化趋势已正式开始。本人的观点是,人民币国际化指人民币从走向国际化趋势开始,最终成为可自由兑换的具国际货币职能的世界货币。
事实上,自20世纪90年代起,人民币已在部分周边国家和地区开始使用,且范围逐渐扩大,人民币已部分充当交易货币和国际清算手段。近些年,在中国与周边国家和地区的边境贸易中,人民币已被普遍作为支付和结算的硬通货,人民币与这些国家和地区的货币可自由兑换,在一些国家和地区甚至可以全境或局部通用,有的国家和地区官方已正式宣布人民币为可自由兑换货币并公布人民币的外汇牌价。特别是在东南亚地区,人民币已享有“第二美元”的待遇,许多居民把它作为一种重要的储藏手段。以上种种迹象表明,人民币国际化至少可以说区域国际化趋势已开始呈现。但是,我们更应看到,目前人民币国际化还处于初步阶段,人民币在周边国家和地区流通与真正意义上履行国际货币职能尚有较大差距。一般来说,一国货币要真正成为国际货币,首先必须是完全可自由兑换,即在资本项目下也是可以自由兑换的,这是一个基本条件,很显然,人民币目前尚做不到这一点。其次,在衡量货币国际化程度的各项指标中,人民币在境外除作为支付手段和结算货币之外,其他指标都很弱。再次,人民币在境外流通最多的国家和地区主要是东南亚,而东南亚地区的经济总量在全球经济贸易中所占份额相当有限。此外,人民币在部分周边国家和地区流通仅仅是一种自发行为,具有民间性质,还不是官方所作的正式的制度性安排。
二、人民币国际化的必要性
在国内改革开放、向市场经济体制目标稳步迈进的背景下,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的货币走向国际化具有客观必要性。改革开放30年来的政策极大地改变了我国的经济面貌,市场经济观念深入人心。在这样的形势下,我们只有主动调整自己,融人世界经济大循环中,才不至于再次失去历史性机会。金融体制改革是我国经济改革的核心内容之一。市场金融体系必定是开放的体系,货币的可兑换性是这个体系的应有之义。顺应自然,创造条件推进人民币国际化可以说是我们的历史选择。在今后的20多年内,中国的经济发展速度及实力将名列世界前茅,但要使我国角逐国际市场,成为世界性经济大国,必须解决人民币的可兑换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