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12
文档名称:

桁架钢筋混凝土叠合板叠合板方案.docx

格式:docx   大小:926KB   页数:12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X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桁架钢筋混凝土叠合板叠合板方案.docx

上传人:miaoshen1985 2018/11/20 文件大小:926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桁架钢筋混凝土叠合板叠合板方案.docx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三、叠合楼板施工方案
1、编制依据
本工程建筑、结构设计图纸
《桁架钢筋混凝土叠合板(60mm厚底板)》JGJ 1-2014
《桁架钢筋混凝土叠合板》技术条件
《装配式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 JGJ 1-2014
《钢筋焊接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 114-2014
《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 GB 50204-2002(2010年版)
《建筑结构荷载规范》 GB 50009-2012
《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 GB 50010-2010
《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规范》 GB 50666-2011
2、桁架钢筋混凝土叠合板技术及特点
传统生产方式由于资源消耗大,人力资源短缺,开始制约行业的发展。住宅产业化,是用现代科学技术对传统住宅产业进行全面、系统的改造,通过优化资源配置,降低资源消耗,提高住宅的工程质量、功能质量和环境质量,提高住宅建筑劳动生产率水平,以实现住宅建筑可持续发展。叠合板施工工艺作为新兴的绿色环保节能型建筑新技术,符合产业化发展潮流,必将成为住宅产业化一个重要发展方向。叠合板施工可以实现“部件生产工厂化,现场施工装配化”,具有以下显著特点:
(1)与现浇板相比,结构施工质量明显提高,楼板抗裂性能大大提高;板底平整度好,减少湿作业量。
(2)施工安全有效提高。采用叠合楼板使模板使用量大量减少,降低了模板安装和拆除过程中的安全风险,减少了安全管理难度。不需模板,~,周转材料总可节约80%以上;操作简易,质量更易控制,安全可靠性更高。
(3)施工周期明显减短。叠合板施工周期可以提高至每层5天,快于传统现浇体系单层施工周期,施工安装方便、快捷,可节约工期30%左右;
(4)施工难度大幅降低,叠合板结构体系采用机械化吊装施工,大幅降低施工人员工作强度。大量水电管线、预留洞口在工厂埋设,避免了传统结构水电安装施工可能出现的二次开孔、开槽及其不当可能出现的质量问题,支撑钢管大幅减少,较大的支撑间隙给施工人员提供了更大的操作空间。
3、本工程叠合板设计。本工程大量采用桁架钢筋混凝土叠合板,主要使用部位教学楼2F-5F、体育馆1F-2F、办公楼2F-14F、宿舍2F-10F采用桁架钢筋混凝土叠合板,典型板块DBS1-67-4215-11-325, DBS1-67-4215-11,最大板块DBS1-67-2634-22-800,板块实际尺寸2320*3145,底板厚度60,。
4、叠合板工厂化生产。
1)构件单位选择和图纸深化。根据设计图纸以及合同约定,优选叠合板生产厂家,并报业主、监理审核批准。开始加工前结合各专业图纸进行深化设计,并组织结构、建筑、装修、机电等各专业审核确认,厂家依据审核批准的深化图纸组织生产。
2) 质量要求
(1)构件的质量验收应符合国家标准《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4-2002(2010版)中的有关规定。预制底板平面几何尺寸允许偏差不得大于表要求(mm)
(2) 底板的制作、堆放、运输、吊装及叠合板的施工过程应遵守《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4-2002(2010版)的规定。
(3)叠合板如需开洞,需在工厂生产中先在底板中预留孔洞(孔洞内钢筋暂不切断),叠合层混凝土浇筑时留出孔洞,叠合板达到强度
后切除孔洞内钢筋。洞口处加强钢筋及开洞板承载能力由设计人员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设计。
(4) 底板上表面应做成凹凸不小于4mm的人工粗糙面。
(5)底板的混凝土强度必须达到设计混凝土立方体抗压强度的100%时,方可脱模、吊装、运输及堆放。
(6)为防止个别叠合板运至现场后因质量达不到规范要求而不能吊装,影响施工现场正常的进度。项目部跟甲方、构件厂家共同沟通,对叠合板质量进行二次验收,即第一次在厂验收,第二次在叠合板运至现场开始吊装时验收。
构件厂验收包含五个方面:模具、制作材料(水泥、钢筋、砂、石、外加剂等);成品后,预制构件验收包括外观质量、几何尺寸。外观质量、几何尺寸要求逐块检查,项目部将委派质量员进厂验收。
预制构件现场验收为进场后的构件观感质量和几何尺寸、成品构件的产品合格证和有关资料。构件图纸编号与实际构件的一致性检查。对预制构件在明显部位标明的生产日期、构件型号、生产单位和构件生产单位验收标志进行检查。对构件上的预埋件、插筋、预留洞的规格、位置和数量符合设计图纸的标准进行检查。本道工序验收由各楼栋长负责。
(7)本工程执行试验段指导施工,“样板引路”,开始一到二层为试验段指导施工阶段,在试验阶段通过边施工边总结的指导思想,与建设单位、监理单位以及叠合板厂家共同总结经验,不断的改善施工方法。
5、现场施工准备与交底
1)技术准备
(1)项目技术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