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让学生真正“动”起来
——浅析历史新课改中“学习与探究”精神的培养与实践
摘要:高中历史新课程改革以来,教育更注重对学生主动性与主体性的发挥,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本文主要从新课程理念的实施,尤其是对学习与探究这一模块作简单的阐述与分析,并简单论述如何真正落实这一精神的培养与实践。
关键词:历史新课改学习与探究培养实践
我国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非常强调在学科教学中开展探究式教学活动,培养学生科学的探究精神和探究学习的能力。学校和社会更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更注重发挥他们的积极性,培养他们自主学习的能力,以及主动探究的精神与能力。教育部颁发的新的高中历史教学大纲指出:“高中历史教学要注意培养学生的创造性学习能力,使学生进一步掌握和运用学习历史和认识历史的基本方法,增强学生自主学习和探究的能力”;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也强调,高中历史课程的设计与实施“应有利于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倡导学生主动学习,在多样化、多层次、开放式的学习环境中,培养主动探究历史问题的能力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在探究历史问题的过程中善于独立思考和交流合作,切实提高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传统的教学中,教师往往只重视教学知识的传授,而忽视了让学生利用已有的知识去自主探究学习的过程,导致学生学习能力低下,不能感受到学习的趣味。而新课标的精神就是要在教学的过程中开展探究性学习,在历史教师的指导下,联系课堂学习内容,以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为形式,围绕有针对性的学习问题,开展师生间、学生间的交流,在历史唯物主义观念指导下,促进学生增强问题意识,培养探究兴趣,学会正确地收集、分析和处理历史材料,解决学习问题,形成对历史知识的深刻认识,逐步发展思维品质的多样性学习历史课程的过程。为此高中历史教材中也专门增加了一个重要的版块——学习与探究。然而,笔者在教学过程中发现,很多学校忽视了这一环节,新课程的理念仅仅停留在表面,或者知识流于形式,真正学习实施这一版块的却是微乎其微,这让笔者陷入了深深的思考当中。到底这一版块是否真的没有价值?是否只是形式主义呢?
笔者发现,在“一标多本”的历史教材中,每种教材都包含了“学习与探究”这一环节。且都选取了本册中具有重要影响的章节从研究的几个步骤进行了详细的阐述。比如人民版经济史一册的“学习与探究”模块之一就是“图说中国经济的发展
”。该内容从活动目标、活动准备、活动建议、活动说明、活动范例和几个探究议题方面分别给与了说明,旨在让学生对中国经济的发展形成一个更为直观、感性的了解,据此更好地认识现今的经济生活,把握世界的经济脉搏,正所谓“鉴于往事,有资于治道”。同时让学生在活动中加深对中国经济发展历程的认识,了解历史上中国曾经创造的物质文明,从而增强民族认同感与荣誉感,也更有效地达到了三维目标中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教育。再比如人教版政治史一册中有个探究题——“黑暗”的西欧中世纪,从活动目的、活动形式、活动过程、活动成果、活动延伸等方面给予指导,旨在培养学生的历史素材阅读与研讨能力。但是肯定有人会问:时间上怎么保证啊?正常的教学工作都完成地比较紧张啊!其实学习历史,并不是一味的填充知识。有的老师,恨不得把自己所有的知识都“倒”给学生,恨不得学生像“百科全书”一样“上知天文,下知地理”,可是我们能否再静静思索一下“教育”的真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