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钙调节素和骨生化指标在儿童佝偻病预防中的意义及其展望北京荣志海达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广州营销中心贺佳贝小儿佝偻病是儿保防治的四病之一,是儿科常见、多发病。由于日照不足,北方高发,虽经多年防治,%。根据《克拉玛依日报》(2005-4-26)的报道,新疆克拉玛依市中心医院历时两年完成了专项调查《0-3岁小儿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早期筛查及干预研究》,此项调查共涉及1300多名婴幼儿,调查结果显示,%。这此数据触目惊心。此外,厂商由于缺乏对钙营养问题的科学认识或出于商业目的,在媒体上大肆炒作,致使广大家长盲目给孩子补钙,而对维生素D的作用认识不足,因其过量应用易产生中毒症状,也出现了医生指导维生素D治疗的偏差,为避免中毒而出现用量不足,延误了治疗。这其中也有部分原因包括以往的检测指标不能及时、准确反映机体钙状态[1]。佝偻病(Rickets)可分为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维生素D依赖性佝偻病和家族性低血磷佝偻病。一般所说的儿童佝偻病即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2]。维生素D(VD)缺乏性佝偻病是婴幼儿常见病,佝偻病不仅使小儿骨骼发育迟缓,骨质软化,骨骼畸形,同时引起神经,肌肉,造血,免疫等组织器官的功能异常,易患消化道和呼吸道疾病,严重影响儿童健康,尽早预防和治疗佝偻病十分重要[3]。儿童佝偻病高发阶段一般在0-3岁,因此,在这些高危人群中如何通过监测骨代谢的标志物来早期发现这一情况显得尤为重要[4]。佝偻病的特点佝偻病小儿主要表现是生长中的骨骼改变、肌肉松弛和神经精神症状。其活动早期和活动期的主要症状为:①活动早期可以从出生后3个月开始发病,小儿易发怒、烦躁,睡眠不安,多汗,夜间惊哭。②活动期主要表现为骨骼改变,3-6个月的婴儿表现为颅骨软化,头骨压之如乒乓球感,且全身肌肉松弛[2]。由于许多家长对佝偻病的认识不足,导致许多儿童佝偻病的漏诊和误诊。这也是我国儿童佝偻病发病率居高不下的主要原因。因此,3个月至两岁的婴幼儿童应定期进行相关检测以预防儿童佝偻病。当前采用的检测方法现在检测佝偻病及骨质软化症的诊断有结合病史、临床症状、体征、生化检查及影像学检查等方法:临床症状:有夜惊、多汗、烦躁不安、易兴奋。这些症状非本病特征,但见于佝偻病的活动期,常有漏诊。体征:骨软化、方颅、囟门晚闭、下肢畸形等等,但是骨骼的改变与发病的年龄、生长速度及维生素D缺乏程度有关,所以早期不容易发现。生化检查:碱性磷酸酶(ALP)升高,1,25-(OH)2D3降低。但目前所应用的相关诊断试剂的特异性较低,导致检出率低。影像学检查:X线检查,骨密度测定,CT、MRI检查,骨扫描等。但是只能对出现的佝偻病和骨软化症做出诊断,易发生漏诊。且尽管DXA被广泛用于检测成人骨矿密度,但在用于普通儿童患者身上,尤其是新生儿,仍然受到限制。儿童佝偻病检测的进展佝偻病的早期诊断是防治的关键,近年来,许多专家和临床医生都认同VD(主要是25-OH-D和1,25-OH2-D)和骨碱性磷酸酶(BAP)是评价VD营养状况和早期诊断佝偻病的可靠指标[5]。BAP检测的临床应用,为防治佝偻病提供了参考依据,也为儿童保健提供了生化诊断依据。BAP由成骨细胞合成,当小儿体内维生素D缺乏时,骨钙化不足,成骨细胞活跃,BAP活性升高,其改变先于影像学,且BAP可见于骨形成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