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3
文档名称:

河图洛书之谜.doc

格式:doc   大小:31KB   页数:3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河图洛书之谜.doc

上传人:小枷 2018/11/21 文件大小:31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河图洛书之谜.doc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河图洛书之谜
河图洛书是华夏文明的源头,也是中华先民对人类文明的杰出贡献。《易·系辞传》云:“河出图,洛出书,圣人则之。”河洛地区是河图洛书的发祥地,也是周易八卦的故乡。我们今天看到的用圆圈和黑点组成的河图洛书,据说是五代道士陈抟传出来的,后来被南宋大儒朱熹列于《周易本义》的卷首,从此便家传户诵,流传开来。但是,这两张图既没有文字说明,也没有传承关系,便使人们疑窦丛生。它的起源、真伪、内涵、演变及其与周易八卦的关系等问题,遂成为宋代以来学术界争讼纷纭的重大课题,被称为华夏文明史上的千古之谜。因此,人们常把河图洛书视为天书。
《周易本义》卷首所列的河图洛书图如下:
河图
洛书
朱熹在图下注解说:
《系辞传》曰:“河出图,洛出书,圣人则之。”又曰:“天一、地二、天三、地四、天五、地六、天七、地八、天九、地十。天数五、地数五,五位相得而各有合。天数二十五,地数三十,凡天地之数五十有五,此所以成变化而行鬼神也。”此河图之数也。洛书盖取龟象,故其数戴九履一,左三右七,二四为肩,六八为足。
人们看了这些注解,对河图洛书的起源、真伪、内涵诸问题,仍然是迷惑不解。
这是因为河图洛书自古就被蒙上了神秘的色彩。扬雄《核灵赋》云:“大《易》之始,河序龙马,洛贡龟书”。《汉书·五行志》说:“刘歆以为虑戏氏继天而王,受河图,则而画之,八卦是也。禹治洪水,赐洛书,法而陈之,《洪范》是也。”相传,距今七、八千年的伏羲时代,有个马头龙身的神物从黄河里跃出,它身上的旋毛变成一块玉版献给伏羲,玉版上的数字“一六居下,二七居上,三八居左,四九居右,五十居中”,这就是河图。伏羲依照河图仰观天象,俯察地理,远取诸物,近取诸身,而画出八卦。今孟津老城西北位于黄河岸边的负图寺(亦名伏羲庙),据说就是当年龙马负图的地方。到大禹治水时,有个神龟从洛河里爬出,背上的数字排列成“戴九履一,左三右七,二四为肩,六八为足,五居中央”的图形,这就是洛书。大禹依照洛书制定出治理天下的九章大法,后成为《尚书》中的《洪范篇》。今洛宁县洛河岸边的西长水村旁有“洛出书处”古碑两通,相传这里就是当年“神龟贡书”的地方。
当我们撩开蒙在河图洛书头上的神秘面纱,就可发现它并非天书,也不是陈抟伪造出来的,而是华夏文明史上渊源有自的两部杰作。它不但在《尚书·顾命》和《洪范篇》中有明确记录,就连从不言怪力乱神的孔子也曾发出“河不出图,洛不出书,吾已矣夫”(《史记·孔子世家》)的感叹!它更得到现代考古学的有力证明:建国后在陕西华县元君庙仰韶墓地出土距今六千年左右的陶器上,有用锥刺成55个小圆圈组成的三角形图(《元君庙仰韶墓地》图版十六),与清胡煦《周易函书约存》所载《河洛未分未变之三角图》及李光地《启蒙附论》中的《点数应河图十位图》都极为相似,这可能就是原始的河图。1987年安徽含山陵家滩大汶口文化墓葬出土距今五千年的长方形玉版上,刻有象征北辰、四维、八方、八节、八卦和天圆地方的图案,玉版四周分别钻有四、五、九、五个小圆孔。这与《易纬·乾凿度》所说“太一下行八卦之宫,每四乃还中央”的洛书数理相合,因而玉版上的图案和圆孔,当是原始洛书和八卦的象征。值得注意的是,这块玉版出土时,挟在玉龟的背甲和腹甲之间(《文物》1989·4),这与“神龟贡书”的传说恰相吻合。而这些玉版和玉龟的年代比大禹还要早一千年,由此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