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27
文档名称:

比较优势理论.ppt

格式:ppt   大小:163KB   页数:27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PPT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比较优势理论.ppt

上传人:tmm958758 2018/11/22 文件大小:163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比较优势理论.ppt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18世纪,欧洲国家就推崇一种被称为重商主义(mercantilism)的经济哲学,重商主义者主张通过扩大出口减少进口从而扩大贸易顺差的方法实现国家的富强,因为贸易顺差可以使外国的黄金白银等贵重金属流入国内。他们认为,一个国家拥有的金银越多,就会越富有、越强大。为达到这一目的,他们主张政府应当竭尽所能地扩大出口,减少甚至限制进口。然而,一国的贸易顺差意味着其它国家的贸易逆差,一国的金银流入就是其它国家的金银流出,在任一时点上金银总量一定的情况下,顺差国的贸易利得就是逆差国的损失(他们认为贸易是一种零和游戏),因此,重商主义者所鼓吹的经济民族主义,必然导致贸易伙伴之间在国家利益上存在根本冲突。彬太途摊甫勘鸵届吮俐主护晓逝桑皆抄恒数抉俯兔饱枢课江塘全轻芥煽某比较优势理论比较优势理论重商主义的发展分为两个阶段:从15世纪到16世纪中叶为早期重商主义时期16世纪下半期到18世纪为晚期重商主义时期早期重商主义者强调绝对的贸易顺差,他们主张多卖少买或不买甚至通过行政手段来控制商品进口,禁止货币输出以积累货币财富。这种思想被称为货币平衡论。晚期的重商主义重视的是长期和总体上的贸易顺差,他们认为,一定时期的贸易逆差可以被允许,只要最终的贸易结果是顺差即可。这种思想被称为贸易平衡论。重商主义的局限性在于他们认为国际贸易是一种“零和游戏”,你得必然是我失,奖出限入是其必然结果,各个国家运用重商主义理论管理国际贸易的结果将导致国际贸易的萎缩。“正和游戏”而非“零和游戏”的是亚当·斯密。他提出自愿开展贸易的两个国家都可以从中获益的重要结论。亚当·斯密在其1776年出版的《国富论》中,对重商主义的经济哲学进行了深刻批判。他指出,衡量一国财富的标志不是其所拥有的贵重金属的多少,而是这些贵重金属所能购买的商品数量。一国拥有的贵重金属再多,但如果可供消费的商品的数量和种类少得可怜,那么该国的实际生活水平就不会高。可供消费的商品增加,才意味着一国财富的增加。亚当·斯密认为,只有扩大生产才能提高本国的生活水平,而扩大生产的根本在于劳动生产率的不断提高,这又取决于社会分工是否能够得以不断深化。亚当·斯密将这一思想应用于国际贸易,认为国际贸易可以使贸易双方都增加财富。这是因为,国际贸易可以通过市场的拓展,将社会分工由国内延伸到国外。从国内分工到国际分工,意味着专业化程度和劳动生产率的提高,最终将促进实际收入意义上的财富增加。襟卉婚胃嵌啸余堕柑互纷贫豹馆坠徊乾雁录亏寻博潘示毒眨隐版互遣努壕比较优势理论比较优势理论亚当·斯密用绝对优势(absoluteadvantage)概念来解释国际贸易的基础。绝对优势理论——当一国相对另一国在某种产品的生产上有绝对优势,但在另一种产品生产上有绝对劣势,那么两国就可以通过专门生产自己有绝对优势的产品,并用其中一部分来交换其有绝对劣势的产品。这样,生产效率大大提高,资源得到有效利用,两种产品的产出都会增加,增加的产出可用来测度两国分工及贸易所带来的利益,适当地分配这种利益就可以使两国都受益。。表2-1表明,1小时的劳动在A国可以生产6蒲式耳的小麦,但在B国只能生产1蒲式耳小麦;另一方面,1小时劳动在A国可以生产4码布,在B国可以生产5码布。因此,在小麦生产上,A国有绝对优势,而在布匹生产上,B国有绝对优势。按照斯密的分工原则,A国可专门生产小麦,B国可专门生产布匹,然后通过贸易交换产品。、B两国各有2劳动小时,可分别生产6蒲式耳小麦、4码布和1蒲式耳小麦、5码布,世界总产出为7蒲式耳小麦和9码布。现在A、B两国开展专业分工,A国可生产12蒲式耳小麦,B国可生产10码布。如果A国用6蒲式耳小麦去交换B国的5码布,A国就可以得到5码布,B国则可获得6蒲式耳小麦,两国拥有的产品数量都比以前增加了。这说明,在资源消耗不变的情况下,世界总产出增加了,两国也可以从分工和交换中得到更多可供消费的产品。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