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2
文档名称:

影响大学生就业观演变的政治经济.doc

格式:doc   大小:57KB   页数:2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影响大学生就业观演变的政治经济.doc

上传人:pppccc8 2018/11/22 文件大小:57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影响大学生就业观演变的政治经济.doc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影响大学生就业观演变的政治经济摘要:大学生就业观虽然具有和对稳定性,但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它的形成、变化、发展是一个动态的、复杂的过程。其受到主体、家庭、学校、社会发展等多种W素制约。,政治经济体制改革带来的影响又至关重耍。因而本文拟就我国改革开放以来大学生就业观演变的政治经济因素,作一些宏观的梳理和初步思考。一、不同时期大学生的各种就业观改革开放30多年,我国大学生就业方式及观念的变迁可划分为三个阶段:“统包统分、供需见面、双向选择”或“服从分配、走向开放、自主择业”。1、 计划分配阶段大学生的就业观上世纪80年代中期之前的大学生是在计划经济体制下成长起来的。在这一时期,国家采用统包统分的政策分配人才,大学生按照国家政策,一般说来需要返回户籍所在地工作,所以很少有自主选择的就业观念。毕业后到行政机关、事业单位,或者国冇企业去工作的直接分配方式,让他们基本上也不用扪心就业问题。服从分配的就业观点和统分统包的就业政策,决定了这个时期大学生的就业观普遍有:择业倾向上不主动,择业标准上偏政治化,择业意向上重政工而轻农商的特点。政策引导下的这种“等、靠、要”的想法,与后来市场导向下的自主择业观截然不同。2、 计划分配M双M选择过渡阶段大学生的就业观上个世纪80年代屮期到90年代初,我国经济政策开始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变,大学生的就业政策也发生了转折,我W对大学生的就业制度幵始分步骤、分M次地逐步由“统分统仅”向“双向选择”改革。兵体来说,1983年-1993年这一阶段,国家将清华大学、上海交大、西安交大、山东海洋学院等院校作为试点,在调配工作中进行了“供需见血”相互选择的就业办法。至1993年《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颁布,实行少数毕业生由国家安排就业,多数由学生“主择业”的制度,标志着竞争开始引入大学生就业,实现了由“统包统分”和“仅当干部”向“0主择业”的过渡。竞争机制被引入高校后毕业生就业方向开始趋向市场化。这十余年大学生的择业标准较之社会、政治地位,经济地位成为了首选。大学生的就业观念出现了新的特点和趋势:择业倾向上走向多样、主动;择业标准上走向经济化;择业意向上偏重经济收入高的职业。这个阶段的大学生就业时丌始主动追求个人利益,为进入市场经济体制下自由择业做下了铺垫。3、双向选择阶段大学生的就业观从上世纪90年代初,W家确立和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在这一阶段,W家不再负责安排大学生的具体就业岗位,而是引导大学生投身到就业市场进行自主择业,大学生和用人申位之间双向选择的关系基木确立。很多大学生在就业吋认为“待遇决定职业选择”,更加注重职业收入,工作对生活的改善。在择业标准方面,行业发展前景越來越受到重视;在择业意M上工商并重,往F1不被看好的服务业等第三产业成为新的就业热点;在就业认识上,意识到“创业也是就业”,勇丁•创业成为普遍接受的观念。这一阶段大学生S主择业就业观H渐成熟,标志着我国健康完善的大学生就业观步入了正轨。二、现阶段政治经济政策对大学生就业观发展的制约探究改革开放以來我国大学生就业观演变的过程,我们不难发现,随着经济体制、大学生户籍和就业制度、高等教育制度等岡家政治经济政策的调整,促使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