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突发重大动物疫情应急预案 1 编制目的迅速控制、扑灭突发重大动物疫情,保障畜牧业生产安全,保护公众身体健康与生命安全,维护正常的社会秩序。 编制依据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动物防疫法》《重大动物疫情应急条例》《四川省<中华人民共和国动物防疫法>实施办法》《四川省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四川省突发重大动物疫情应急预案》制订本预案。、危害程度、涉及范围,将突发重大动物疫情划分为四级:突发Ⅰ级重大动物疫情、突发Ⅱ级重大动物疫情、突发Ⅲ级重大动物疫情、突发Ⅳ级重大动物疫情。Ⅰ级重大动物疫情(1)非洲猪瘟在15日内,2个以上(含)省级行政区域发生疫情并流行。(2)高致病性禽流感在21日内,省内有20个以上县(市、区)发生或10个以上县(市、区)连片发生疫情。(3)口蹄疫在14日内,我省与相邻4个以上省连片发生严重疫情。(4)动物暴发疯牛病等人畜共患病感染到人,并继续大面积扩散蔓延。(5)农业农村部认定的其他突发I级重大动物疫情。Ⅱ级重大动物疫情(1)非洲猪瘟在15日内,在1个省级行政区内,1个以上(含)县级行政区内发生疫情。(2)高致病性禽流感在21日内,省内有2个以上市(州)发生疫情或有20个以上疫点,或有5个以上、10个以下县(市、区)连片发生疫情。(3)口蹄疫在14日内,省内有2个以上相邻市(州)或有5个以上县(市、区)发生疫情,或有新的口蹄疫亚型出现并发生疫情。(4)在一个平均潜伏期内,有20个以上县(市、区)发生猪瘟、新城疫疫情或疫点数达到30个以上。(5)在我国已消灭的牛瘟、牛肺疫等疫病在我省又有发生或我国尚未发生的疯牛病、非洲马瘟等疫病传入我省或发生。(6)在一个平均潜伏期内,布鲁氏菌病、结核病、狂犬病、炭疽等二类动物疫病呈暴发流行,波及3个以上市(州)或其中的人畜共患病发生感染人的病例并有继续扩散趋势。(7)农业农村部或省农业厅认定的其他突发Ⅱ级重大动物疫情。Ⅲ级重大动物疫情(1)在公路口岸、铁路口岸和港口进口的生猪中检出非洲猪瘟病毒。(2)高致病性禽流感在21日内,在1个市(州)内有2个以上县(市、区)发生疫情或疫点数达3个以上。(3)口蹄疫在14日内,在1个市(州)内有2个以上县(市、区)发生疫情或疫点数达5个以上。(4)在一个平均潜伏期内,在1个市(州)内有5个以上县(市、区)发生猪瘟、新城疫疫情或疫点数达10个以上。(5)在一个平均潜伏期内,在1个市(州)内有5个以上县(市、区)暴发流行布鲁氏菌病、结核病、狂犬病、炭疽等二类动物疫病。(6)高致病性禽流感、口蹄疫、炭疽等高致病性病原微生物菌种、毒种发生丢失。(7)四川省农业厅、南充市农牧业局认定的其他突发Ⅲ级重大动物疫情。Ⅳ级重大动物疫情(1)高致病性禽流感、口蹄疫、猪瘟、新城疫疫情在1个县(市、区)内发生。(2)二、三类动物疫病在1个县(市、区)内呈暴发流行。(3)县农牧业局认定的其他突发Ⅳ级重大动物疫情。 适用范围本预案适用于突然发生,造成或者可能造成畜牧业生产严重损失和社会公众健康严重损害的重大动物疫情的应急处理工作。Ⅰ-Ⅳ级重大动物疫情发生后,镇、村(居)两级、镇畜牧站及有关单位要坚持加强领导、密切配合,依靠科学、依法防治,群防群控、果断处置的方针,立即按照预案实施突发重大动物疫情应急工作,处置本行政区域内的突发重大动物疫情事件。,分级管理镇人民政府统一领导和指挥突发重大动物疫情应急处理工作,疫情应急处理工作实行属地管理。镇、村(居)两级主要负责人是本辖区突发重大动物疫情应急处置工作的第一责任人,各有关部门按职责分工做好突发重大动物疫情应急处置的相关工作。根据突发重大动物疫情的范围、性质和危害程度,对突发重大动物疫情实行分级管理。,高效运转镇、村(居)两级和镇畜牧站要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动物防疫法》《重大动物疫情应急条例》等有关法律、法规,建立和完善突发重大动物疫情应急体系、应急反应机制和应急处置制度,提高突发重大动物疫情应急处理能力;发生突发重大动物疫情时,疫情发生地要迅速作出反应,果断采取隔离、封锁、消毒、扑杀和无害化处理等综合性防控措施,及时控制和扑灭疫情。,群防群控坚持预防为主的方针,加强防疫知识的宣传,提高全社会防范突发重大动物疫情的意识;落实各项防范措施,做好人员、技术、物资和设备的应急储备工作并根据需要开展技术培训;开展疫情监测和预警预报,对各类可能引发突发重大动物疫情的情况及时分析、预警,做到及时发现,快速反应,严格处理,减少损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