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6
文档名称:

教学案例.doc

格式:doc   大小:53KB   页数:6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教学案例.doc

上传人:459972402 2018/11/22 文件大小:53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教学案例.doc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教学案例
八年级地理第二章第二节《气候》第一课时
一、教材分析
八年级上册教材第二章主要是介绍中国的自然环境,包括地形地势、气候、河流、自然灾害等;前面已经学习过重要的自然地理要素《地形和地势》,《气候》是我国自然环境中又一个非常重要的自然地理要素,学习七年级上册地理的时候,我们已经知道气候包括两个基本要素:气温和降水。为了更好地理解我国气候的特征,教材先介绍我国气温的特征,再介绍我国降水的特征,最后归纳我国气候的特征,这种分解递进式的结构,符合学生的认知习惯,有利于学生更好地掌握我国的气候特征。因此,学习好我国气温的相关知识是学好我国气候的基础和前提。
本节课的教材结构组成,主要包括三个部分:叙述课文和相关图片和地图介绍的是“我国气温的冬夏季节变化和空间分布”和“我国温度带的划分”,活动课文主要介绍的是“南北气温差异对人们生产和生活的影响”。
新课程标准关于中国气候的要求是"能够运用资料说出我国气候的主要特征及其影响因素"。因此,我将本节课“南北气温差异大,夏季普遍高温”的三维学习目标确定如下:
【知识与技能目标】
读我均气温分布图,说出我国冬季、夏季气温分布特征;能在地图上指出我国温度带的分布;举例说明气温差异对人们生产生活的影响。
【过程与方法目标】
阅读等温线分布图,分析我国气温分布特点及影响我国气温分布的因素。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通过师友互助巩固知识,增强合作的团队意识。
教学重点分析:气温的分布特点是理解我国气候特征的重要组成部分,故确定本节课的重点是“我国冬季、夏季气温分布特征”,为了便于学生得出我国冬夏气温分布特点,在设计自主学习部分问题是,层层引导,再让学生在电子屏幕上指图分析,这样学生对重点的掌握就更牢固了。
教学难点分析:由于八年级学生的读图能力和分析地理问题的能力有限,故本节课的难点是“阅读我国1月、7月等温线图,分析我国气温冬夏分布特点和影响我国气温分布的主要因素”,为了突破难点,先发挥师友互助的作用,让同桌共同读图,师傅教徒弟,再让学生上讲台展示,最后老师点拨评价。
二、 学情分析
八年级学生,在七年级已经学习了世界的气候,知道气温是反映气候特征的主要因素之一,具备了学习气候的基础知识,拥有一定的气候图判读能力以及从图中提取、分析、归纳地理信息的能力;同时,本学段学生活泼好动,对新鲜事物的兴趣很高,但学习过程中容易存在停留知识表面,读图、分析和归纳的能力还比较欠缺,需要教师在教学中逐步培养。
三、教学方法
结合学情分析和确定的教学目标,本节课我用到的教学方法有:复习导入法、读图分析法、演示法、问题检测反馈法、师友小组激励法、讲解法等。
四、学法指导
自主学提炼法、估值法、师友互助合作法、练习法等
五、教学过程
教学步骤
教师行为
学生行为
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
,即①比较赤道地区和两极地区的气温差异?②气温随着海拔的升高有什么变化特点?点评学生的作答情况,根据作答情况给予“星星”奖励。
 。
师友互助思考PPT上的问题,学友作答。
通过复习七年级学过的世界气温的特点,自然过渡到本节课要学习的中国气温的特点。
明确目标
PPT展示本节课的学习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