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8
文档名称:

中国近现代历史第八单元.docx

格式:docx   大小:33KB   页数:8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X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中国近现代历史第八单元.docx

上传人:miaoshen1985 2018/11/22 文件大小:33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中国近现代历史第八单元.docx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中国近现代历史第八单元一轮复****br/>社会主义事业的曲折前进时期(1956年——1976年)
一、阶段特征
这一时期历史阶段的基本特征:一是“探索性”。这因为社会主义建设在中国是一项前无古人的崭新事业;在国际上,苏联经验也有弊端,不能照搬照抄,因此探索是必然的。《论十大关系》就是党在实践中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开始,也为八大作了思想准备。中共八大为我国社会主义建设指明了方向。此后,《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八字方针、七千人大会等都是党在社会主义建设中的有益探索。二是“曲折前进”。由于缺乏经验和脱离实际,这一时期先后发生了反右派斗争扩大化、“大跃进”运动、人民公社化运动、“反右倾”斗争等“左”的错误,导致了建国以来最严重的经济困难。在国民经济得到恢复发展后,“左”倾错误继续发展,又导致了党史上“左”倾错误历时最长、危害最大的“文化大革命”的十年动乱。但是20年的社会主义建设,仍然取得了不少的重大成就,如***爆炸成功,石油基本自给等,社会主义建设仍然在曲折中进行前进发展。
二、主要矛盾
这一时期社会的主要矛盾表现为人民对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形成这一矛盾的历史根源是旧中国的“一穷二白”,贫穷落后,但是这一时期前10年在经济建设指导方针上的重大失误,后10年在社会主要矛盾、主要任务(即对阶级斗争的认识问题)上的严重“左”倾,都对这一矛盾的缓解带来了不可忽视的消极影响。
三、主要矛盾分析
1956年秋,中共八大指出:国内的主要矛盾“是先进的社会主义制度同落后的社会生产力之间的矛盾”。请将做出这一科学论断的依据归纳成几个方面,并结合史实做出简要的分析和说明。
(1)对敌斗争的任务基本完成。建国初期,社会主要矛盾是中国人民同三大敌人的矛盾。经过了消灭国民党残余势力和土地改革、******,到1952年底,阶级敌人已被打倒。抗美援朝的胜利,又赢得了一个相对稳定的和平环境。
(2)人民政权得到了巩固。中央人民政府诞生后,地方各级人民政权不断建立和巩固。第一届全国人大制定了宪法,加强了民主和法制。新中国的外交政策已成熟,国际威望在提高。
(3)社会经济领域有重大变化。没收了国民政府财产和官僚资本,建立起社会主义国营经济。恢复了国民经济,破除了工矿企业中的旧的生产关系,发展了农业。“一五”计划进展顺利。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于1956年底完成,标志着对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革命取得了决定性的胜利,社会主义制度确立了。
(4)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矛盾已基本解决。民族资产阶级和上层小资产阶级的成员,成为社会主义的劳动者。中共提出“长期共存、互相监督”方针,人民民主统一战线巩固和发展了。
在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上初期的有益探索和对“左”倾错误的纠正
(1)有益探索
①毛泽东提出的《论十大关系》,标志着中共在实践中探索本国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开始。
②1956年召开的中共八大,正确分析了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规定了党的主要任务,并制定了相应的经济建设方针,八大的召开,标志着中共探索中国自己的建设社会主义的道路取得初步的成果。
③八大以后的进一步探索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一是调整若干方面的经济关系;二是准备全党整风,正确处理日渐突出的各种人民内部矛盾。毛泽东的《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