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研究工作心得
尊敬的各位领导、老师:大家好!
我是中国教育学会十一五规划青年课题《人教版初中语文实验教科书综合性学习设计的理论与实践研究》课题负责人。该课题已于07年8月21日顺利结项,鉴定会上,专家组通过听取汇报、审阅材料、座谈评议等议程,一致认为“该课题符合新课改精神,立项题目新颖具有针对性。课题组分工合理,研究思路清晰,研究目的明确,研究方法得当。课题成果丰富,对指导一线教师如何使用新教材,如何改进教学方法具有指导意义和实践意义。建议在沧州市各中学推广该实验成果。”今天我把自己研究过程中的一些具体做法和心得拿来与老师们交流,期望能对大家的课题研究有所帮助。
一、科学计划适时调整
从课题的选择、方案的设计到研究人员的配备等各个细节,课题负责人都要在申请立项时仔细考量,力求研究计划科学、合理、易操作。比如选题是否切合自己的研究能力、学识水平?相关研究资源、客观条件能否保证?也就是说并非所有新颖、焦点、重大、急迫的命题都适合我们拿来研究。此外研究过程中还要注意计划与实践需要间存在的差距,及时调整、补充、完善研究内容。
“语文课程改革”是2000年来语文教育界的一件大事,“语文综合性学习”是此次课程改革的热点,但申报课题时,考虑到一线教师主要还是通过教材领会新理念,沧州各中学又主要选用人教版教材,于是我将课题最终定位在“人教版综合性学习设计的理论与实践研究”。
课题研究采用定量研究还是定性研究的方法呢?因为本课题是教科书设计的理论与实践连续研究,所以我综合选用了多种方法:确立综合性学习概念内涵时采用历史研究法,对综合性学习的产生背景、历史沿革进行了系统树立;解读教科书设计时采用比较研究法,将人教版设计与《语文课程标准》、苏教班、语文版、河大版对照研究;调查初中师生语文综合性学习认知状况时采用调查问卷法,对原始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用数字、量度说话;探究语文综合性学习的实践策略时采用案例研究、行动研究的方法,对实验情境及现象做出忠实记录与描述。
如何弥补实验基地及实践经验的不足,确保研究成果在教学实践中的应用与检验呢?我主动邀请市教研室两位语文教研员、十四中等八所中学的优秀语文教师参与课题研究。构成了一支高校教师、教研员、中学教师三结合的研究队伍。高校、教研室、中学相互合作、互为需要的研究方式,既确保了研究质量,又节省了研究经费。
随着研究工作的正式推进,这样或是那样始料未及的状况随时都可能发生,此时必须积极应对,适当调整,重要变更需上报课题审批机关申请备案。(投影重大变更申请书)
二、踏实工作扎实推进
课题研究是个苦差事,没热情、没恒心难成大事。申报课题时难免会有这样那样的功利目的,但热爱自己的事业,期望在自己的岗位上有所建树也是每个教师共同的愿望。我们很幸运,赶上了国家基础教育改革这个良好契机,让我们踏踏实实地做点儿扎扎实实的研究吧,没准哪天于漪、余应潮式的人物就在各位中脱颖而出了。我在此项课题研究中重点抓了以下几件大事:
1、制定研究方针
2006年5月课题一立项,我迅速与教研室陈树元老师联系,对课题研究作出全面计划,确立了“开好头结好尾,重实践重实效”的研究方针。
2、召开开题报告会
7月9日召开了由沧州师专基础部领导、科研处领导、中文系教法专家、市教育局学术教研室、市三中等六所中学顶尖语文教师参加的开题报告会,讨论了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