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3
文档名称:

经济管理专业.doc

格式:doc   大小:30KB   页数:3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经济管理专业.doc

上传人:cai.li.bin 2018/11/23 文件大小:30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经济管理专业.doc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摘要:农村经济发展是关系整个国民经济发展的重大问题。农村金融对农村经济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农村金融发展的目标在于促进农村经济发展。然而,我国农村金融与农村经济之间尚未实现良性互动,未做到协调发展。农村金融发展并不表现为金融机构、工具和制度的现代化,而是表现为与农村经济的适应性。
关键词:农村金融,农村经济,协调发展
一、农村金融与农村经济协调发展的理论概述
农村金融发展的目标在于促进农村经济发展。中国农村经济对中国经济和社会发展始终具有特殊的重要意义。于是促进农村金融与农村经济的协调发展,是当务之急。农村金融的驱动,是实现农村经济发展的关键。
(一)金融与经济关系理论
金融对经济发展的影响是双重的。根据马克思的理论逻辑,商品经济不仅决定了以货币、信用和银行制度为特征的“金融”产生,而且还可以决定其规模、结构和发展速度。在货币方面,马克思认为货币通过商品价值、商品交换、流通要素和资本运作反作用于经济。它既能极大支持经济发展,又使客观存在的金融风险演变成金融危机破坏经济发展的可能性和严重性加大。
(二)农村金融对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性
在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现代化大农业是高度产业化的社会化生产,农业企业化的经营对资本的需求量大,融资形式多样化,新的农业技术研制和推广也要借助金融的力量。同时农业再生产过程中的季节性、周期性闲置资金,农村社会的各种游资也需要金融机构吸纳形成资本,推动农业经济不断成长和农村经济增长。金融介入农业及农村经济不仅起到融通资金的媒介作用,还发挥了经济调节的职能。
二、我国农村金融与农村经济协调发展存在的问题分析
(一)我国农村金融与农村经济协调发展存在的主要矛盾
1、支持农业产业化与寻求安全信贷的矛盾
目前,农村和农村经济的发展,要从过去农产品短缺年代的单纯追求数量,转移到调整和优化结构以提高产品的质量上来,把农产品变为最终商品推向市场,是农业产业化经营要达到的最终目标。而我国以传统农业为基础的农业产业化在某些方面还比较薄弱,产业化条件还不够充分,结构调整需要巨大的资金、技术、管理和信息投入,需要一个较长的过程,有相当多的农民仍跟不上市场经济发展的步伐,不知该种什么和养什么,在这种情况下盲目上马农业产业化经营项目,有可能导致效益不佳,资金风险大。
2、村信贷资金质量低下与支农资金需求面扩大的矛盾
农村金融组织高比重产生不良贷款严重地制约着支农资金量的扩大和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速度。随着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农村经济实体的发展壮大,农业生产和农村经济发展的资金需求呈增加的趋势。目前,我市扩大了经济作物和其他农作物播种面积,推广优质畜产品和特种养殖,确立和规划了主导产业,加快农产品基地建设,同时培育和壮大龙头企业,提出了增加技术含量、扩大经营规模的目标,这一切,都需要农村金融组织注入大量的资金。但由于信贷资金质量低,使农村金融机构资金周转出现困难,制约着农村金融组织支农信贷投入的加入。
3、农村产业结构调整与农村金融服务滞后的矛盾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农业产业化的推进,农民的经济效益观念逐步增强,对金融服务的要求已不再局限于传统的存贷款业务,客观上也产生了对农村信用社服务全方位的需求。如“贸工农”一体化的经营方式拓宽了龙头企业的业务领域,其对结算、票据贴现、资金融通、金融中介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