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复兴传统文化宣言覃德美一、传统文化的内容全部人类的发展史,就是一部人与自然及人与人斗争的历史,在与自然及其他族群的斗争中,我们的祖先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创造了灿烂的文化,总结我们传统文化的内容,主要有以下几点:一是以人为本的人本主义发展观。兵法说:“主孰有道?将孰有能?天地孰得?法令孰行?兵众孰强?士卒孰练?赏罚孰明?吾以此知胜负矣。”寥寥数十字,就说明了取得斗争胜利的关键在人。二是内圣外王、知行合一的实践之道。兵法说:“昔之善战者,先为不可胜,以待敌之可胜。不可胜在己,可胜在敌。故善战者,能为不可胜,不能使敌之必可胜。……故善战者,立于不败之地,而不失敌之败也。是故胜兵先胜而后求战,败兵先战而后求胜。善用兵者,修道而保法,故能为胜败之政。”如何修道而保法以为不可胜,立于不败之地而不失敌之败呢?当然是“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天下”的内圣外王、知行合一实践之道,因而作为个人,要学习各种知识进而温故而知新,作为企业,要内抓管理、外拓市场,作为国家,要保持国内的稳定发展,才能对世界有所贡献。三是重义轻利、重德尊贤的现实治等,人人皆可以为尧舜,没有阶级、种族之分,遗产儿子均分,因而由余归于西戎,百里奚、卫青擢于奴隶,刘邦、刘裕起于草莽,朱元璋起于赤贫,铁木真、努尔哈赤起于夷狄;在遗产的继承范围上,也是逐渐缩小,原来官位、土地等财产都可以继承,到了商鞅变法,官位要通过军功、选拔等获得,到了北魏时期,土地也实行社会分配。四是明分使群的礼仪制度。“亲亲之杀,尊贤之等,礼之所生也”,礼仪制度把所有人团结、组织起来,使社会和平时稳定、和谐、有序,战时则“齐勇若一”,奋勇直前,人莫能御。五是全争全胜的胜败观。所谓全争全胜,对自然界,就是“不竭泽而渔,不焚林而猎”,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天人合一,因而可持续发展;对他人,就是“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因而中发展的时期多,相互攻伐的战争时期少;对其他族群,就是“全国为上,破国次之”“不战而屈人之兵”“必以全争于天下,故兵不顿而利可全”,因而是“以仁治共处。六是变化发展的世界观。一部《周易》就是讲变化,只有变化是不变的,因而“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苟曰新,日日新,又日新”“作新民”,因而我们有改革、创新、学习的传统。二、传统文化的特点从传统文化的内容我们可以看出,我们的传统文化是科学、民主、自由、和平、开放、大众的文化。为什么我们说传统文化是科学的文化?因为上述内容都是科学的,可以重复检验的。有人说内圣外王、知行合一的实践之道把国家和政治问题归结为个人修养,会使人不思进取、目光短浅、不切实际参见《中国古代政治思想史》,南开大学出版社,刘泽华主编,“君子素其位而行,不愿乎其外。素富贵,行乎富贵;数贫贱,行乎贫贱;素夷狄,行乎夷狄;素患难,行乎患难。君子无入而不自得焉。在上位,不陵下;在下位,不援上;正己而不求於人。则无怨,上不怨天,下不尤人。故君子居易以俟命,小人行险以徼幸。”是叫人安于现状,培养顺民。这完全是不懂传统文化的蠢话。岂不闻“知己知彼,百战不殆”么?素其位而行不就是知己么?居易以俟命不就是知彼么?如何会使人安于现状、不思进取、目光短浅、不切实际呢?难道中国历史上改朝换代的事还少吗?有人说传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