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5
文档名称:

林家铺子.doc

格式:doc   大小:41KB   页数:5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林家铺子.doc

上传人:在水一方 2018/11/23 文件大小:41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林家铺子.doc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林家铺子
教学目标
1.  从小说故事中认识1930年代中下层百姓生存的艰难。
2.  体会小说刻画人物性格的妙处,感受作者寄寓其中的同情心。
说明:
本文节选自茅盾的《林家铺子》。《林家铺子》写于1932年,它叙述的是“一二八”前后江南某小镇林家杂货小店倒闭过程的故事。故事虽然描写的是江南的一个小镇,实际上它是当时中国社会一个缩影。《年关》是其第四章,写了林家铺子面临的种种逼迫:战争形势的紧迫,党棍官僚的敲诈,上海客人的坐索,钱庄的“收庄票”,同业的中伤,四乡的欠款收不上来……集中的矛盾冲突揭示了民族危机和经济恐慌下,中下层百姓生存的艰难。作为一段历史,一种社会现象,应当让学生通过对语言文字的感受与品味,加以了解和认识。作品中的林先生是一个特定环境中的小商人,在“捐税重,开销大,生意又清淡”的逆境中又被党棍官僚敲诈***,最终难逃倾家荡产的惨苦结局。在节选文字中,作者对其寄寓了深深的同情。林先生这一形象血肉丰满、真实生动,显示了作者刻画人物的深厚功力。在小说的学****中,把握人物形象是关键。
教学重点与难点
1.   重点:在初步阅读的基础上,借助圈划、品味有表现力的语句、语段等方法,逐层、渐进地理解作者如何运用细节描写塑造人物形象。
2.   难点:认识文本中主人公难逃厄运的必然性。
说明:
节选文字生动而凝重,文中人物虽熟谙生意经又老实本分,但却厄运连连。对于如此沉重的题材,初中学生恐怕很难一下进入文本,因此教学的重点设计为以品味、逐层、渐进把握人物形象为主的方法。节选中还没有明确林家铺子的倒闭、林先生的“出逃”结局,但这个结局的必然性已含在所选文字中。让学生明确这个必然性,对准确、全面地把握人物形象,感受作者思想感情有大必要。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预设
学生活动预设
设计意图
渲染气氛
导入新课
 
“年关”:旧例在农历年底结账,欠租、负债的人觉得过年像过关一样难,所以称为年关;家境窘迫,过年如过关。
先由学生说,后教师明确“年关”含义。
以标题入手,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初步感受课文的基调。
 
自读全文
初步感知
,初步感知作者描写的是一个怎样的年关。读文的要求:(1)借助工具书,扫除字词障碍,无法解决的在书上做好标记以求大家共同解决。(2)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文章内容。
“年关”的理解。
1.(1)学生自读课文,并借助工具书扫清字词障碍:打呃è,饷xiǎng薪金。(2)初步了解课文内容并作概括——旧历年底,林先生在重重困窘折磨下的苦苦挣扎。
。如:这是一个“冷落凄凉的年关”;这是一个“十家有九家没法过的年关”;这是一个逼林先生走上绝路的年关……
初读不一定要求学生读懂很多,但一定要基本了解所读的主要内容。积累字词、概括文本内容是初中阶段学生必须要养成的****惯和具备的能力;而交流初读后的理解有助于更深入地把握课文。
研读课文
深入品味
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家道困难”的“划算”是这样的:“这年头,谁能顾到将来呢?眼前得过且过。
1-,通过抓重要信息解决问题。
,不断完善阅读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