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6
文档名称:

桃花源散记.doc

格式:doc   大小:140KB   页数:6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桃花源散记.doc

上传人:jiqingyong12 2018/11/24 文件大小:140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桃花源散记.doc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桃花源散记今年端午节,我第一次去了渝东南,是受了“世界上有两个桃花源,一个在您心中,一个在重庆酉阳”这句话的蛊惑,初衷是去看看酉阳桃花源。在桃花源里,果然体味到了陶渊明笔下的世外桃源美景,田园风光、阡陌交通、五谷飘香、炊烟缥缈,令人流连忘返,几次到了洞口都舍不得回到“闹市”,又转了回去。本来是想穿上魏晋服装留影的,突然感觉自己没有与那个服装匹配的发型,就放弃了。魏晋服装穿在女子身上是挺美的,飘逸,特显身材。一路上,一个总是抱怨自己水桶腰的文友活蹦乱跳的,成了我们镜头里的焦点。因为穿上魏晋服装后,她的自信心“膨胀”,每到一个景点就摆出了有些夸张的姿势,连连催我们“快点咔嚓咔嚓”,忍俊不禁的朋友转过脸笑得直不起腰来。除了安保人员,景区里的工作人员也是桃花源的“村民”。他们都穿着魏晋服装,农舍及生活方式都是陶渊明笔下的场景。文友中大多数都是出生或生长在城市。他们对那些“原生态”的农具、生产方式着迷,可把摄友们累坏了。一个女子向我们介绍“天书”,旁边是雕版,特别有文化传承的仪式感。“天书”仅有1000余字,组成每个字的偏旁部首都是我们熟悉的,但我们不认识这些字。“天书”据说是酉阳一个颇有文化情结的拾荒人在乡下发现的。有人猜测是少数民族的文字,也有人说《康熙字典》里能够找到某些字,更有人说是某个书生故意挑选或生造了一些大家难认的文字做了一个小册子,以此炫耀自己知识渊博,莫衷一是。发明“天书”的人真不简单,他(她)能够充分利用汉字的象形、会意、形声的手法组装了这么多让人似曾相识但又模棱两可的文字来。学生时代学过《训诂学》,我自然对“天书”很有兴趣,于是买了一幅“天书”,预备失眠的时候认一认。桃花源因陶渊明的美文而成为许多人梦里的仙境,让人向往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与世无争的闲适生活。在酉阳,自古有“蛮不出洞、汉不入境”的说法,直到雍正末年废除土司制度,取消“蛮不出洞、汉不入境”的禁令后,当地人才与外界交流、融合。据典籍记载,在废除土司制度之前,当地的文化及社会制度在某些方面甚至还有几个世纪前的“状态”,犹如“养在深闺人未识”的大家闺秀,突然某天被闯进去的人发现。这简直是不需要写剧本编台词,也不需要虚设场景请一帮演员来演绎的历史生活剧。去的时候,我们乘坐的是高速大巴。汽车大多数时间是在隧道里穿越、在桥梁上飞奔,我们返程乘坐的是从酉阳到彭水的中巴车。一路上,汽车要穿越若干个正在整修的隧道。这条公路大多数路段“悬挂”在悬崖峭壁上,其中有一段不久前被人民日报记者采访时“发现”而成为“网红”,虽不及川藏线艰险,但也足够让我们“不能好好聊天了”。这条线上有龚滩古镇、乌江画廊、阿依河等景点,阳光很好,风景更是很美的。文友中,有一个是酉阳人,一路上他都在“忆苦思甜”:20多年前,他考上了重庆主城的一所大学,走路、坐车、乘船,花了几天几夜的时间才辗转奔波赶到朝天门码头,而高速路通了后只需要几个小时……对于酉阳文友“忆苦思甜”的感叹,在川东山区出生、成长的我是能够体会的。酉阳、彭水的地形地貌与贵州的很多地方相似,很容易让人联想到令人叹为观止的贵州省黔东南州千户苗寨。先民选择到这些地方扎根生存,通常的解释是“为了躲避兵荒马乱而求得一个安稳的生存之所”。在很多个世纪里,时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