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6
文档名称:

《看见》读后感.doc

格式:doc   大小:37KB   页数:6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看见》读后感.doc

上传人:花开一叶 2018/11/24 文件大小:37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看见》读后感.doc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看见》读后感
《看见》这本书写的是柴静一次一次的采访经历,间或穿插她自己人生的故事和对人生的感悟。她在这本书里写下的,是自己的错误和失败、内省和反思,这也是一本记录她成长的书。书中记录了她被选择成为国家电视台新闻主播,却因毫无经验而遭遇挫败,非典时期成为现场记者后,现实生活犬牙交错的切肤之感,让她一点一滴脱离外在与自我的束缚,对生活与人性有了更为宽广与深厚的理解。十年之间,她在非典、汶川地震、两会报道、北京奥运等在每个重大事件现场,在如华南虎照、征地、山西环境恶化等刚性调查报道也有她的身影。她在序言中写道“这本书中,我没有刻意选择标志性事件,也没有描绘历史的雄心,在大量的新闻报道里,我只选择了留给我强烈生命印象的人,因为工作原因,我恰好与这些人相遇。”书中的事件,有些我们有经历过,有些我们关注,而有些我们可能根本不知道,但是这些不重要,让我们共同去开始一次心灵之旅,“不要因为走得太远,忘了我们为什么出发”,有时候,我们缺乏的并不是行动和能力,而是思考和信任。对我个人而言,通过阅读《看见》,我有以下两点体会:
一是自我完善,不断反思。反思是特别重要的,这是一个很朴素的道理,但是很少有人把它做好十年八年以上。陈虻对柴静说“痛苦是财富,这话是扯淡。痛苦就是痛苦,对痛苦的思考才是财富。”书中的柴静,并不回避自己的软弱、失败。她在书中回忆了第一次采访时的溃败,仓皇逃跑甚至连采访本都忘了拿;记录了刚进《时空连线》栏目组连话都不会说、字都不会写的黑暗时期;2006年采访“两会”的不适应,对故乡山西经济发展与环境恶化之间的无奈,也在书中一一呈现。柴静说,很多时候,采访对象正是因为她的弱点才信任了她,接受了访问。从刚开始的“不知天高地厚”说出:“我知道我能达到的高度”的柴静;到被工作和现实打击得一败涂地的柴静;再到激励自己,站起来告别过去,重新出发的柴静;最后是延续至今——一直完善自身的柴静。
十年前你是谁,一年前你是谁,甚至昨天你是谁都不重要,重要的是今天你是谁,以及明天你将成为谁。我们常说见贤思齐,自己参加工作三年,自我反思的并不多,而很多时间就这样过去了,在随大流中日子也就这样过去了,自己需要是什么,自己应当如何去做,缺乏对自己生活工作的反思。作为一名年轻的地税工作者,要学会不断自我反思,不断地去完善自己,不应当去过多去追求物质享受。正如柴静所说“我想不断地完善自己。当一个人力图完善自己的时候,他将不再向外界寻求什么,也不向外界推诿什么,他将自己的重心放在自己的内部。”我不能做一个像柴静那样出色的人,但是我可以做一个平凡但不平庸的人。
二是优秀团队,集体力量。柴静的出名和出色,我想是与他背后优秀的团队是密不可分的。首先,《看见》这栏节目的团队能够作为一个发现者的能力、一个更高明的思考者,去看见这个世界的矛盾纠葛,让我们面对这个变化多端的复杂的世界,也让柴静去看见这些,不断的磨练她。其次,柴静拥有陈虻、老范、老赫等队友。是陈虻注意到了当时在湖南电视台《新青年》节目里的柴静,“到中央电视台来吧”——陈虻也向她发出了这个邀请。或许有人觉得陈虻才是这本书的灯塔,他的生命就像太阳那样照耀着柴静。但和柴静并肩作战的老范、老赫才是她的电灯泡,夜夜明亮着她。有着一起为着一个目标而奋斗,有一大群志同道合的人,在这样的团队中工作不是一种折磨而是一种享受。柴静的人生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