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对联趣事搜集》之 妙联集锦,联林撷趣
    连环联,是一种制联方法,又叫顶针格、联珠法,联中音节或句子首尾相连,前后承接,产生上递下接的效果,好像串珠子一样,读来饶有趣味。如“断桥桥不断;残雪雪未残。”“鱼钓钓鱼鱼骇钓;马鞭鞭马马惊鞭。”“烧火火烧烧火杖;渡船船渡渡船人。”“水上冻冰冰积雪,雪上加霜;空中腾雾雾成云,云开见日。”……等等。再如:
   天心阁,阁落鸽,鸽飞阁未飞;
   水陆洲,洲停舟,舟走洲不走。
   这是湖南长沙流行的一副对联,联语综合运用了顶真、同音异字等多种手法,联中“阁阁”、“鸽鸽”、“洲洲”、“舟舟”等顶真,“鸽阁”和“洲舟”同音(或谐音),颇具匠心。 
   有这样一个故事:相传一位相国小姐,貌秀丽,有文采,立志要嫁一个才子,条件是只要对通她的上联,不论贫富都行。她把上联贴在相府门外:寸土为寺,寺旁言诗,诗曰“明月送僧归古寺;”这上联运用的技巧更多,有顶真、拆字、集句等,联中“寺”、“诗”顶真,同时“寺”和“诗”都用前面两个相联的字组合而成,最后一句唐诗中,“月”又是“明”字中拆出来的,难度很大。一位姓林的书生写出了下联,贴在相府:双木成林,林下示禁,禁云“斧斤以时入山林”。相国小姐看了,非常满意,便与之结为夫妻。
   还有这样一副对联,综合运用连环与回文技巧,堪称连环联中的妙对:
   僧过大佛寺,寺佛大过僧;
   客上天然居,居然天上客。
   在连环联中,最具代表性的是吴文之对客人联。传说吴文之幼时能对,某日家中来客出对:桑养蚕,蚕结茧,茧抽丝,丝成锦绣;吴文之对曰:草藏兔,兔生毫,毫扎笔,笔写文章。客人叹为观止。
    三国名将关云长,在民间千古名扬;关帝庙到处可见,以北京为例,最多的庙宇就是关帝庙。清代的关庙,北京城内外达到二百多个,占北京总庙宇的十分之一。其它地方的关帝庙也不计其数,关帝庙联也各有特点。湘潭市关圣殿联:
   匹马斩颜良,河北英雄皆丧胆;
   单刀辞鲁肃,江南士子尽低头。
   此联突出了关羽勇武好胜的性格。左宗棠曾撰常德关庙联:
   史策几千年未有,上继文宣大圣,下开武穆孤忠,浩气长存,树终古彝伦师表;
   地方数百里之间,西连汉寿旧封,东接益阳故垒,英风宛在,想当年戎马关山。
   上联说关羽上继文宣大圣(孔子),下开武穆(岳飞);下联结合地理形势与关羽的事业加以发挥,很有特色。
   宁夏六盘山上有座关帝庙,其庙联是劝人诚心做人:
   拜斯人便思学斯人,莫混帐磕了头去;
   入此山须要出此山,当仔细扪着心来。
   这副对联叫人学关羽的品德,不要假心假意。台湾的一副关帝庙联,则用“忠义”二字对关羽的一生作了高度概括:
义勇腾云,一朝兄和弟;
   忠心贯月,千秋帝与王。 
   在居室内挂一副对联,可以反映出主人的志趣、爱好和品格。爱国教育家蔡元培举进士后,供职翰林院,他曾在寓所贴上一联:
   都无作官意;
   惟有读书声。
   蔡先生并不是故作清高,他看透了官场的黑暗腐朽,愿意沉醉在书声中。南宋著名诗人陆游年轻的时候也是在读书声中度过的,他的书斋联是:
  万卷古今消永日;
   一窗昏晓送流年。
   著名画家、文学家丰子恺为自己的《缘缘堂》书房写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