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4
文档名称:

浅谈基层残损人民币兑换难的原因的深层次分析.doc

格式:doc   大小:25KB   页数:4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浅谈基层残损人民币兑换难的原因的深层次分析.doc

上传人:jq4846 2018/11/24 文件大小:25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浅谈基层残损人民币兑换难的原因的深层次分析.doc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浅谈基层残损人民币兑换难的原因的深层次分析
一、残损币兑换难的原因
(一)农村金融网点少,金融服务缺位
随着金融体制改革的深入,大部分农村金融营业网点只剩下农村信用社、邮政储蓄银行,且都集中在集镇,广大农村基本没有兑换残损币的网点,农民手中多次周转而被严重污损的人民币,要想兑换,就得利用街天跑上数里地、数十里地到集镇上去兑换,且没有熟人还不一定能兑换,这在一定程度上给农民加大了兑换成本,也给他们带来了诸多不便。
(二)金融机构服务不到位
对内部一线人员尤其是新招录员工的专业技能培训不到位,致使基层金融网点一线人员对残损币兑换标准理解不透彻,兑换业务不熟练,存在“怕麻烦”、“怕出错”的畏惧心理。长期以来,人民银行一直要求各金融机构营业网点必须无条件的为社会公众兑换残损人民币,要在营业室设置兑换专柜,但是在基层,一些工作人员没有把残损人民币的兑换当作一项赢得客户、拓展业务的手段,而是把它当作一种负担,以“不掌握标准”、“没有此项业务”、“兑换残损币是人行的事”等理由,推诿、扯皮,不积极向广大人民群众兑换,使手持残缺人民币的群众无所适从。人民银行总行虽然制定了残损人民币兑换办法,但少数行、社未引起高度重视,对营业部门未作严格要求,也没有指标考核,所以换与不换一个样。个别基层金融网点在残损币兑换过程中,往往以确定兑换标准和识别真伪困难而拒绝为客户兑换残损人民币,尤其是对火烧、霉烂和鼠咬等残损币,基层经办人员往往难以把握兑换尺度,使持币人几经辗转到当地人民银行进行再鉴定,之后在人民银行的督促下才得以兑换。人民银行在2011年对各行社的检查中发现,临柜人员有很多是新调来或新招收的未经系统培训的员工,他们对残损币兑换业务的技术掌握不够,相关业务技能还十分欠缺,所以,一旦遇到难以判定的残损币,相互之间就出现了推诿扯皮的情况。
(三)缺乏必要惩处制约措施
2004年人总行重新颁布了残损人民币兑换办法,但对金融机构不履行残损人民币兑换的行为缺乏相应的处罚措施,加之各行社对一线人员也未能有计划地组织业务培训,造成业务人员对“办法”学****不够,业务不精,存在畏惧心理,广大从业人员普遍认为残损币兑换业务可办可不办,能推则推,行社之间也普遍存在推诿扯皮的情况,而人民银行只能做一些疏导、督促工作,无强硬的制约手段。
(四)人行回收标准高,金融部门“集零成捆”难
人民银行规定金融机构上缴人行发行库的人民币必须成捆并以千元为单位,而金融机构将平时收兑的残损币“集零成捆”需要一段时间,增加了库存,影响了资金的使用效率,加大了保管难度,不少营业网点在残损币兑换中过分考虑零币难凑成整捆这一现实问题,往往以小面额券别短缺等为借口,将群众拒之门外。
二、意见建议
(一)加大宣传力度,确保残损人民币及时回收
各行社要不断加强对维护人民币信誉重要意义的宣传,让广大群众了解人残损币兑换的基本知识,养成正确使用和妥善保管人民币的良好****惯,使爱护人民币成为社会公众的自觉行为,同时对持有的残损人民币能主动及时地到金融网点进行兑换,减少流通中残损币数量,提高流通中人民币整洁度。
(二)人民银行要加强对各行社残损人民币兑换业务的指导和监督
制定出具体的惩处制约措施,提出明确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