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行政事业单位预算管理的思考
摘要:进入新世纪以来我国国开始了新一轮的以预算管理改革为重点的财政改革,包括“收支两条线”管理改革、部门预算改革、国库集中收付制度改革和政府采购制度改革等。由于具体国情的约束和传统管理模式的惯性影响,尽管目前我国行政事业单位预算管理改革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果,但是距离现代企业制度的预算管理要求还有一定的差距。为此本文从加强行政事业单位预算管理的必要性,分析了现行单位预算管理存在的问题,进而设计了我国行政事业单位预算管理改革的进程取向及具体操作方案。
下载论文网/3/
关键词:行政事业单位预算管理法制化
按照现代财政学的理论,行政事业单位的预算是我国行政财务管理的运行机制。它不仅是财务的收支计划,更重要的是它体现着单位调控政策,反映单位资源配置的方向,同时也保证财务沿着符合单位的方向发展。所以,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健全,为了建立完善财务管理体制,我国行政事业单位预算管理改革势在必行。
一、加强行政事业单位预算管理的必要性
我国经济成功地实现了转型,市场经济的基本框架已经建立。财务运行的外部经济条件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市场经济主体的确立,使以经济和事业发展为基础的财务管理制度发生了变化,从而收支结构和收支管理也发生了变化。这些变化推动了预算管理改革和创新。比如市场经济要求加强中央的宏观调控能力,提高中央财政收入占财政总收入的比重,市场经济要求建立全国统一的市场体系,要求建立真正的市场主体。这些经济管理体制改革,反映在行政事业单位的预算管理体制上就是建立新的分配关系,理清税收入库和分配方式,同时也使单位间转移支付成为我国预算管理体制的重要内容。
预算管理是为实现行政事业单位职能服务的,因而是与单位职能紧密相关的。行政事业单位职能是通过行政管理来实现的。行政管理的改革将必然对为其服务的预算管理体系提出新的要求,从而推动预算管理的改革。事业单位职能是国家职能的一个重要方面,单位职能的重新界定,将导致行政事业单位的政治体制改革。如国有资产管理体制的改变也将带来相应的预算管理职权的变化;民主决策程度越高,预算管理的透明度也应越高,从而导致预算管理制度的相应变更。
二、当前行政事业单位预算管理存在的问题
虽然近年来预算改革取得很大成效,但应当看到,由于具体国情的约束和传统管理模式的惯性影响,我国的行政事业单位预算管理改革尚处于初始阶段。我国现行的预算管理体制与公共财政的要求有着较大差距。
当前行政事业单位预算管理的相关配套法律的立法和修订工作难以适应政府预算管理发展的要求。我国的预算管理主要是在1995年1月1日起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预算法》(以下简称《预算法》)的基本框架下展开的。在《预算法》出台之际,我国的经济运行机制和预算管理模式还带有较多的计划经济色彩,《预算法》的某些环节也未能摆脱旧体制、旧模式的影响,未能充分反映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分税制、公共财政框架的要求。
我国的行政事业单位预算目前在完整性上仍存在很多问题,还有项目规模的预算资金没有纳入预算管理。通过以部门预算编制改革为核心的单位预算管理制度创新,虽然为构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