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安全”二字重千金
每当我走到生产现场,耳畔总回响起2008 年12 月17 日午夜数十辆消防车刺耳的鸣叫声;当我再一次抬头仰望那被浓烈的油烟熏黑的房顶,它与周围雪白的墙壁形成鲜明的对比,巨大的反差深深地刺痛了我的双眼,我仿佛又经历了一次安全洗礼。记得那晚我刚巧上夜班,在得知油库着火后,我和工友们仍若无其事地各就各位工作着,浑然不觉危险近在咫尺、一触即发。事后,车间召开了专题事故分析会,主任语重心长地对我们说:安全可不仅仅是穿好工作服、戴好安全帽、会背几条安全规则那么简单,关键是日常的风险控制,它可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因为事前控制所能达到的效果远比事后“亡羊补牢”要强上万倍,它就像用欢歌笑语去交换痛苦地呻吟声和亲人们哭声一样,是何等的有价值;面对突发事件应急响应意识是保护生命另一条强有力的通道,汶川一所小学两千多条鲜活的生命就是在这条通道中毫发无损……,主任谆谆的教诲令我们羞愧难当的同时也感到一阵阵后怕。万幸的是,油库起火未酿成大的灾难,否则后果不堪设想。此时此刻的我切身体会到科学的安全发展观的真正内涵,“平安”对个人、对企业、对国家究竟意味着什么?“安全”二字那沉甸甸的分量重千金!
我们每个人呱呱落地坠入凡间,从呀呀学语到长大成人,安全——生命的保护神陪伴着我们每一天。“孩子,绕过前面的水沟”,这是母亲在我蹒跚学步时的指点,“当心路上的汽车呀!”这是父亲在我上学身后的叮嘱。参加工作后,上的第一堂课是安全生产知识培训,发的第一本书是鲜红的《安全生产操作规程》,考的第一份卷子是安全知识问答,久而久之,安全变成了挂在墙上熟视无睹的标语,枯燥乏味的规章制度,每周一安全例会左耳进右耳出的老生常谈。
他叫韩平安,是一名班长,从上学、当兵、进厂,一路跌跌撞撞走来,虽不算平坦,但都有惊无险平安地过来了,所以他总是满不在乎地说:“安全就是平安,危险离我远着呢!我都叫了30 多年平安了,还有啥不安全的呢?”科学的安全定律告诉我们:侥幸不等于安全,在299 次侥幸的违章行为背后必有一次伤害事故的发生,对受害者而言,那是百分之百的必然。记得那是今年3 月初检修后生产的第一个班,身为班长的他在检查各项设备参数达标后,下令“开车!”,成品带材顺利地到达卷取后却发现表面满面硌坑,经查找确认为检修时后活套辊子污染所致。由于成品有长度的要求,急于清除硌坑的平安没有采取任何安全防范措施就站在离地面近一米高的横梁上,直接用手清除辊子上粘附的颗粒装杂质。此时的他早已将“严禁用手触摸任何转动的物料”这一安全规则远远地抛在了脑后,就在这短短的瞬间,意外发生了,随着一声撕心裂肺的惨叫,他擦辊子的手被高速旋转的辊子带入,身体被巨大的拉力拽上去随即又甩下来。这一切不过一秒钟,呆坐在地上的平安脸色刷白,呆若木鸡,只觉胳膊一阵钻心的疼痛,他下意识地抬头看看,有段凸出的带材正欢快地奔出活套,他知道那就是他胳膊的浮雕,而该作品的作者、设计师兼模特就是他自己。幸好他采取的是顺时针请辊、幸好他离地面高度不足一米、幸好带材的厚度仅为,否则……,他的胳膊会怎样?他的身体会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