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实施内控规范打造行政事业单位管理“升级版”
2013年7月27日
还有不到半年,《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规范(试行)》将全面实施。
7月19日,财政部在京组织召开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规范实施动员视频会议。与此同时,大屏幕上实时滚动着全国37个分会场的会议画面,这些地方行政事业单位代表正在各地分会场参加会议。
上述《内控规范》自2010年开始立项研究,并于2012年11月正式发布。在这3年多的时间里,财政部就行政事业单位内控规范的制定深入基层单位调研、总结试点单位成功经验、进行课题理论研究。听取了全国近百家单位500多条意见和建议。
自2014年1月1日起,这份反复修改、数易其稿、力求做到贴近行政事业单位实际、更具有针对性和可操作性的《内控规范》,即将在全国正式实施。
财政部副部长张少春在此次动员会上强调:“内部控制既是行政事业单位的一项重要管理活动,又是一项重要的制度安排,是行政事业单位治理的基石。实施好《内控规范》,对于提高单位管理水平、改进公共服务的质量和效率、规范财经秩序、建设服务型政府具有重要意义。”“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这将是做好内部控制所起到的积极作用。实施内控规范,建立完善的内部控制制度,对于建立健全权力运行制约机制,用制度来限制权力的滥用,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
事实上,行政事业单位的内控建设既是加强财政绩效管理的必然要求,更是完善财政绩效评价体系的必然趋势。
《内控规范》将制衡机制嵌入到内部管理制度之中,是指导行政事业单位加强内部管理的重要规范性文件。
张少春表示:“财政部门和各行政事业单位要将落实内控规范作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重要工作来抓。”张少春要求各单位加强对《内控规范》的学习,吃透《内控规范》的精神,准确把握其内涵和要点。
在实施过程中,要重点关注经济活动中的重大风险,抓好内控规范实施的重要环节。
为了更好地落实此次会议精神,财政部部长助理余蔚平指出,贯彻落实内控规范要着重做好四项工作:一是加强组织领导,建立由财政部门牵头,审计等相关部门和有关方面参与的内控规范实施协调机制;二是加强宣传培训,各地区、各部门,尤其是财政部门,要对《内控规范》的重点、要点进行广泛宣传、培训,做到“宣传无死角、培训无盲区”;三是做好实施部署,各级财政部门要积极做好2014年实施前的准备工作,各行政事业单位在全面规划的基础上,根据业务情况,有重点、分步骤实施;四是加强能力建设,高度重视人才培养,大力推进信息化建设。
各公立学校也属于行政事业单位。2012年,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占GDP的比例首次实现了4%的目标,全国有2万多亿元财政资金用于了教育,当前,摆在教育部门和学校面前一项非常紧迫的任务,就是确保这些资金用好管好。
教育部副部长杜玉波表示,教育部要求结合单位实际,完善内控制度建设。
建立日常监督评价机制,注重发挥学校审计、纪检、监察等部门在内控建设方面的作用,将内部控制建设和实施情况纳入日常监管范围,并切实开展内部控制测试评价,通过审计建议书、监察建议书等方式将测试评价结果向单位负责人汇报,促进《内控规范》的有效执行。
会上,交通运输部副部长冯正霖介绍,为贯彻落实《内控规范》,交通运输部已经做了大量工作。去年,该部各司局单位按照内控要求制定工作规则、实行了部属一级单位财务机构负责人委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