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7
文档名称:

浅析影片 女王.doc

格式:doc   大小:178KB   页数:7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浅析影片 女王.doc

上传人:birth201208 2018/11/26 文件大小:178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浅析影片 女王.doc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浅析影片《女王》
(2009-10-17 21:22:33)
转载
标签:
文化
分类: 美术史
浅析影片《女王》
“四分之一的人,你(布莱尔)说过,他们希望我下台?”
这是英国女皇伊丽莎白问首相布莱尔的,当然,这已是戴安娜王妃事件之后的事情了。对于王妃的突然逝世,受恩于她的人,不管是熟悉的还是陌生的,都为此陷入了无比悲痛的情景之中,世界各地也都相继举行了追悼、缅怀戴安娜王妃的活动,仿佛人间的欢乐和幸福都随她而去。超过了200万的世界各地追悼民众汇集在伦敦,一望无际的花海,一句句思念和悲惋的花语,都沉浸在泪的海洋。
就整个事件来看,最终,我们看到的是,英国民众乃至世界各地更多的人们对戴安娜王妃生前所作出的伟大奉献的感恩和爱戴,对她的突然离世深感惋惜和悲痛;以及英国君主制对人性的宽容和妥协。
戴安娜王妃出事(这是由于数不尽的狗仔队造成的,很多人持这样的观点)之后。首先,是以新上任的首相托尼·布莱尔为中心的政府集团,及时对外公开发表了一次演讲(关于戴安娜王妃的去世),言语间不乏对皇室的理解和褒扬,这无疑是给那些情绪低迷的民众打了一针很好的镇定剂。而且,在处理戴安娜王妃的这件事情上也正显示了首相布莱尔的远见和谋略——在皇室和民主之间不断地交换角色,淡化以往皇室制度的神圣化,将女皇从皇室庄园中请到了民众当中,间接地将皇室的宽容和伟大呈现在世人面前。其次,是以媒体和民众为主体的外界,他们的一些要求在满足戴安娜王妃的同时却与英国王室的名誉、利益、地位产生了尖锐的分歧:要求皇室公开发表有关戴安娜王妃之死的申明(也就要求皇室被迫承认戴安娜的王妃身份)、要求王妃的葬礼公开化和政府提出采用“泰河桥”式(泰河桥,戴安娜奶奶葬礼的称号)的葬礼、在白金汉宫上升半旗以作悼念······在随后的一个星期里,民众对皇室毫无声色的做法和将王妃生死置之度外的态度产生了极大的怀疑、失望、指责,甚至是抗议。或许,也正如戴安娜的妹妹怨言的:“死了比活着更烦”。当然,对于更多的经营商、编辑、记者来说,他们是十分愿意在这方面花费非常态的时间和精力对事件的原尾进行加势渲染和传播的。生前这方面那方面的奉献和丑闻,以及民众、谋杀论者等对于死因的究竟也各说纷谈,所有这一切都并行在媒体及公众之间肆无忌带的膨胀、被夸张。其次,相比情绪激烈的民众、热情高涨的狗仔队而言,那些在第一时间得知王妃遇难消息的皇室贵族却显得格外
“从容”、“冷静”。事件之后,皇室中没有任何一员以任何公开身份给日益骚动的民众合理的解释和申明。相反,在他们占地足有4万亩的庄园里出现了另一番“祥和”景象:在曲道上遛狗散步、在园子的某个角落烧烤、为了让孩子高兴而集体外出围猎牡鹿······
当然,通过影片,我们也能深深地感觉到在安逸的表面背后所密藏的隐隐的伤痛。其中,以女皇在对待戴安娜王妃的态度上的变化尤为典型。如果细心的话我们就会发现,事件之后时时插入的有关那只“牡鹿”的故事才是贯穿整个女皇情绪和态度的线索。事件之后的一段时间内,女皇以其一贯的倔强态度否决了首相布莱尔提出的一切她认为屈膝的意见。当牡鹿出现之后,似乎女皇的兴趣转从戴安娜平常的其他生活活动中移到牡鹿了身上。牡鹿的出现仿佛是戴安娜王妃的再世,她的高贵,她的慈祥和美丽,在诺大的庄园里让大自然显得如此的和谐、宁静和安详。当终于有一天牡鹿真正地出现在她面前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