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1
文档名称:

别对手机危害置之不理.docx

格式:docx   大小:22KB   页数:1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X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别对手机危害置之不理.docx

上传人:花开花落 2018/11/26 文件大小:22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别对手机危害置之不理.docx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别对手机危害置之不理一千个人眼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日前,本报转发了一幅新华社图片。画面中一个四五岁的小男孩正打手机,其原意是表现上海手机已经接近普及。但是来自佳木斯大学物理学教授谢宜臣先生却为此专门赶到报社。谢教授称,当心手机辐射,尤其是孩子。谢教授认为,目前关于手机辐射危害的争议,其实仅仅是量的讨论,而不是有没有的问题。谢教授称,有些媒体为了追求与众不同曾片面报道“打手机对健康无损”,这是不负责任的。谢教授分析,手机辐射对人体的危害,可从众所周知的能量守恒定律来理解。手机向外辐射微波,这种辐射其本质是能量的传播,这些微波能量具有很强的穿透力,当它们进入人体器官后,根据能量守恒定律它不会消灭,它将把这些能量传递给人体器官,转换为其他形式的能量:产生致热效应和非致热效应。谢教授对人们的一些模糊认识作出了解释。人们正是根据微波的致热效应,发明了微波炉。有人会理直气壮地说:“没看见谁的大脑被手机微波烤熟呀!”谢教授解释说,这是由于功率的不同,然而由于手机在使用时紧贴头部,发射的微波非常集中,因此反复长时间地使用手机,必将引起局部病变。关于手机辐射引发眼癌、脑癌的报道屡见不鲜,值得一提的事,最新一期的欧洲防癌杂志发表了专家对1617名脑癌症患者的研究报告,长期使用手机的人患眼癌的机会比不用的人患脑癌的几率高出80%。更有人可能会说:“我都用了这么多年手机了,什么事都没有。”对此伦敦大学研究人类大脑神经细胞的科学家盖布尔指出,手机致癌有一个很长的潜伏期,人们很难一下子看到它的危害,致使许多人对使用手机的危害置若罔闻。大量的科学研究结果表明,微波能量转化为非致热效应的那部分能量对人体危害更为严重。英国的实验报告指出,老鼠以手机微波照射五分钟就会产生DNA病变,对人类的危害可想而知。鉴于手机辐射对人体造成危害的共识,世界各国均对手机辐射制定了安全标准,英国政府明令禁止16岁以下未成年人使用手机;日本政府规定出售手机必须连同手机防辐射装置一同出售等等。我国手机用户已近二亿部,相当数量的手机辐射严重。为保护数亿国民的健康,谢教授呼吁政府有关部门尽快颁布我国的手机防辐射安全标准并认真执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