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毕业设计(论文)开题报告
论文题目: 中国企业海外并购研究
专业: 国际贸易0701班
学生姓名: 林冲
学号: 071001009
指导教师:
开题时间: 2011年4月2日
课题研究背景、目的及意义
(一)背景与目的
海外并购是对外直接投资的一个重要方式,是指一国企业通过取得另一国企业的全部或部分资产的所有权,对其经营管理实施一定的或完全控制的行为。世界经济一体化和全球化的趋势使得各国企业逐渐挤入国际竞争的行列中。在这种趋势下,伴随经济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中国企业走出国门在海外市场上进行并购,相对于发达国家企业来说,中国企业的海外并购实践还存在很多问题。
从历史角度来看,全球共发生过五次并购浪潮,包括:19世纪下半叶以横向并购为特征的第一次并购浪潮;20世纪20年代以纵向并购为特征的第二次并购浪潮;20世纪50年代中期,以混合并购为特征的第三次并购浪潮;20世纪 80年代兴起的以金融杠杆并购为特征的第四次并购浪潮;进入20世纪90年代,随着全球一体化的发展深入,正处与全球背景下的以跨国并购为主的第五次并购浪潮。而中国的海外并购起步较晚,大约始于20年代初期,当时的海外并购主要是尝试性的,规模不大。进入上世纪90年代,中国对外直接投资迅速发展,而海外并购也逐渐成为中国企业对外投资的重要方式。并购是企业外部成长战略中的重要方式,也是企业成长最快捷的方式。2010年,中国企业海外并购热度持续在增。由于中国企业海外并购面临着诸多不确定因素。从中国企业情况看,海外并购面临的风险除政治风险、律风险外,主要还有以下几种: ;;。
据有关统计,2010年海外并购完成案例中,能源行业、制造业、IT居前三位,占比分别为29%、23%、21%;能源行业海外并购金额最大,占比达到79%。其中,%的股权,为当年最大一宗海外并购交易。位居金额前三位的海外并购都来自于能源行业。
记录我国企业海外并购的发展历史、规模、并购地区和并购风险,可以从一些复杂的并购经营过程,对比出对企业生存发展的影响因素来。
(二)意义
在过去的20多年中国企业海外并购有过成功典范,也有过惨遇失败的前车之鉴。以下是近几年中国企业海外并购失败的四大案例。例一:2007年11月27日,,一跃成为富通集团第一大单一股东。2008年6月,%,总投资额达238亿元人民币。之后,富通集团成为受金融危机波及的第一批金融企业,截至2008年9月底富通集团的股价下跌幅度超过了70%,。
例二:2007年5月,%的股票。随着国际金融环境的恶化,直至2008年10月,中投公司在黑石集团上的投资浮亏已经达到25亿美元,浮亏为初始投资额的三分之二。2007年底,中投公司又购买了摩根士丹利56亿美元面值的到期强制转股债券,%。由于金融危机不断升级,摩根士丹利股价大幅下跌,交易账面浮亏30亿美元左右。此外,中投还投资雷曼兄弟发行的衍生债券,2008年9月受其拖累被冻结资金高达54亿美元。例三:2009年6月初,正当美国百年企业通用汽车公司遭遇破产危机之时,地处中国西部四川一家名为腾中重工的民营企业宣布,已与通用公司达成了收购悍马的初步协议。2010年2月25日,通用与腾中先后发表声明证实,收购交易失败。例四:经过三个多月的拉锯战,中国铝业以195亿美元注资力拓,打算将力拓的股份增加至19%的计划终于以分手告终。2009年6月5日力拓集团董事会宣布撤销对2月12日宣布的双方合作推荐,。中铝注资力拓的计划一直成为国际财经圈关注的焦点,因为这是迄今为止中国企业最大规模的海外投资,澳洲以及西方国家是否放行,是观察西方社会如何对待中国企业走出去的一次重要指标。中铝显然是低估了政治干预的影响力,没有汲取中海油收购美国优尼科公司的失败教训。
从这些失败案例可以总结到一些教训:
,在国际资本市场上的历练,可以帮助我们积累经验,学会选择投资品种,控制风险,把握投资时机。
,金融投资家们走出去时需要多一分谨慎,多一些灵活性,把风险控制放在第一位。
:准备功课不足,盲目上阵,导致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