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7
文档名称:

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总结报告.doc

格式:doc   大小:35KB   页数:7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总结报告.doc

上传人:wxnt86 2018/11/26 文件大小:35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总结报告.doc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总结报告

2011年7月我校农业机械使用与维护专业被批准为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学校重点支持建设专业,建设期为两年。两年来,我们紧紧围绕建设方案和任务书中关于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预定建设目标,开展建设工作,现将两年的改革情况总结如下。
一、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基本情况
1、深入调研,科学论证,确立“工(农)学结合、两轮实践”人才培养模式
成立了由行业专家、企业(合作社)技术骨干、学校骨干教师组成的农业机械使用与维护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建立了项目建设调研论证机制,组建调研组,制定调研计划,先后组织3批60余人次对本地农业生产、农机生产企业、农机销售公司、农机合作社进行广泛调研,收回调研表格、问卷1500余份,形成调研报告4份。通过分析本行业的人才需求状况,经专业建设委员会论证,确定了主要工作岗位;分析岗位的实际工作任务,根据任务的典型性、重要程度确定了典型工作任务;依据工作任务的情况、完成任务的方式归纳、整合形成行动领域;按行动领域所包含的知识、能力的相互关系构建学习领域;从职业素质、专业能力、社会能力、方法能力等方面确定学台,根据农业生产的季节性特点,实施“工(农)学结合、两轮实践”人才培养模式。
第一轮实践(协岗实习):在第二学期和第三学期农机作业季节,学生到合作企业、农机合作社(部分农机户学生安排回村)进行第一轮生产实践。在每个生产环节的生产实训之前,安排相关课程的学习。在生产实践中,以师傅带徒弟的方式,培养学生农业机械的生产、使用、销售及基本维护能力。第二轮实践(顶岗实习):在第四学期和第五学期农机作业季节,学生到合作企业、农机合作社等校外实训基地进行第二轮顶岗生产实习。在校学习期间,学生主要进行农机作业标准、农机机务管理、农机新技术等课程的学习,为第二轮生产实习做准备。在生产实习中学生在企业技术人员的指导下进行农业机械操作、机务管理、农机检修等项目的生产实习,强化学生的农机操作和使用维护、农机标准化作业、机务管理、农机检修和故障排除的能力,为下一步的选岗打下基础。
2、构建了与人才培养模式配套的课程体系
(1)以专业核心能力培养为主线,基于农业生产过程的职业行动领域和菏泽市典型农机具,结合农机构造、维修、调整、使用等方面的知识和技能,根据工作过程的特点,构建“工作过程导向、理论实践合一”的课程体系。围绕“工(农)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开展课程建设,革新课程内容,以必须够用为度、兼顾可持续发展,设置专业技术基础学习领域课程和专业拓展学习领域课程,实现学生的学习过程与就业岗位的工作过程的一致性。根据农机新技术的发展调整课程内容和课程设置,以典型机型为载体开发“典型机型带动型”课程,在课程中融入行业标准、农机作业标准,职业资格标准。各专业课程不仅注重培养学生的专业能力、还要突出培养学生的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
(2)创新教学环境,构建具有鲜明农业机械使用与维护职业教育特色的实践教学环境。创新教学方式,在教学中普遍应用现代信息技术,通过数字仿真、虚拟现实等信息化方式以及多轮“协岗实习”、“顶岗实习”增强教学的实践性、针对性和实效性,多渠道系统优化教学过程,深入开展项目教学、案例教学、场景教学、模拟教学和岗位教学,提高教学质量。
(3)加强了专业课程建设和专业教学资源开发。参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