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读书报告
历史学院 2013/11/20
内容提要:在这里,首先进行了节选的《孔子世家》的文本通读及相关介绍,其次是从文本中个人对孔子的解读,最后是关于阅读《史记》中《孔子世家》全篇从而产生的问题,及解决过程。
第一部分:文本通读及相关解释介绍
(一)…其先宋人也,曰孔防叔…纥与颜氏女野合而生孔子,祷于尼丘得孔子。…生而首上圩顶,故因名曰丘云…
(1)孔防叔,中国春秋时代鲁国政治人物,曾为鲁防邑宰,是故被称为防叔。
是宋国司马孔父嘉的曾孙,木金父的孙子。孔父嘉, 名嘉,字孔父。
太宰华父督见孔父嘉妻“美而艳”,谋夺其妻,遂借安宁人民为名,将他杀死,而取其妻。殇公怒,华父督又杀殇公,迎公子冯于郑,是为庄公。当时是隐公九年,身为大司马的宋国显贵孔父嘉陷于政治阴谋和个人情仇,招致了杀身之祸。
(2)“孔”氏的由来:
孔父嘉被杀,在孔氏家族史上是一件很大的事。正是从他开始,孔子家族才开始有了“孔”这个氏名。
孔父嘉止一子,名木金父,当年孔父嘉被害时尚幼,其家臣抱之奔鲁。后来以字为氏,曰孔氏。孔圣仲尼,即其六世之孙也。
为何叔梁纥娶颜氏时年逾六十四?
“(叔梁纥)曰‘:虽有九女,是无子。’其妾生孟皮,孟皮一字伯尼,有足病。于是乃求婚于颜氏。颜氏有三女,其小曰徵在……徵在既往,庙见……”
野合:指男女双方年纪不相当、不合礼仪的婚姻
(4)“孔丘”的由来
生而首上圩顶:一说:头的顶部比较低,四周比较高, 二说:额头突出,像个小凸丘,好像额头生了个小脑袋。这显然是聪明的标志
孔子之所以名丘,是因为“祷于尼丘得孔子”,还是因为“生而首上圩顶”的生理特征,或是班固以为首类尼丘山故名为丘之说,说法并不一致。
(二)…鲁定公且以乘车好往……会齐侯夹谷,为坛位,土阶三等,。献酬之礼毕,齐有司趋而进曰:“请奏四方之乐。”……有司加法焉,手足异处。……有司进对曰:“君子有过则谢以质,小人有过则谢以文......
(1)乘车:指不用于作战的一般车辆
(2)有司:指官吏。古代设官分职,各有专司,故称有司。
(3)加法:施加刑法
(4)君子有过则谢以质,小人有过则谢以文: 君子有了过错就用实际行动来道歉,小人有了过错则用花言巧语来道歉(这句话深刻地概括了两种截然不同的道歉方式,对人们如何提高修养大有启迪。)
(5)为坛位,土阶三等:在那里建筑盟坛,排定席位,修起土台阶三级
(三)定公十三年夏……公山不狃、叔孙辄率费人袭鲁……
(1)《左传》记,定公十二年夏,季氏打算堕毁费邑,公山不狙等帅费人袭鲁,真正发动叛乱,孔子派人讨伐,公山不犯奔齐"《孔子世家》所记此事略同,把时间写成定公十三年夏,应属误记。
(2)“公山不狃”让我想到了历代学者争议最激烈的问题:公山不犯召孔子是否真有其事呢?
对此,学界主要有三种看法:
一是以程朱学派为代表,《论语》有载,应该是真实的,体现了孔子处事的权变之风
二是以崔述等疑古派为代表,认为公山不扭召孔子乃战国人附会之说,不可信;
三是以翟颧为代表,认为《论语》原意为公山不狂以费叛,季氏因此召孔子去平叛,即“召”字之前省略的主语是“季氏”,史公误解了《论语》原文,以致把召孔子的人写作公山氏"
(四)......孔子曰:“….乐其以贵下人’乎?”于是诛鲁大夫乱政者少正卯。与闻国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