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2
文档名称:

白藤头特产黄鱼春.doc

格式:doc   大小:96KB   页数:2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白藤头特产黄鱼春.doc

上传人:镜花水月 2018/11/28 文件大小:96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白藤头特产黄鱼春.doc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白藤头特产黄鱼春在珠海斗门白藤头,每当春夏交界的时节,生活在咸淡水交界的黄鱼出近海产卵,端午前的黄鱼最是肥嫩,这时候的黄鱼几乎成了所有海鲜酒家最引人注目的生招牌,渔民把肥美的黄鱼打捞上来之后都不急着卖掉,他们开膛破肚,熟练地挖出雌鱼肚子里的“鱼春(鱼卵)”,称量、估价。这些珍贵的“鱼春”就是就是斗门人所说的“黄鱼春”,在市场上往往能卖出上百元一斤的高价。最佳时节,大概10条里面有六七条是有“鱼春”的。为了取得完整美味的鱼卵,渔民剖开鱼腹的时候都格外留神,鱼卵一旦破了,鱼油很容易就喷涌而出。一直以来,这种被广东人称作黄鱼的鱼类,是什么鱼类学名呢?灵子找到水产专家,终于揭开了它的面纱,原来它的学名是花鰶。花鰶,别名:黄鱼,学名:Clupanodonthrissa(Linnaeus),属于硬骨鱼亚纲鲱科,生活在咸淡水环境里。分布于东海和南海。属暖温性中上层鱼类,摄食浮游生物,藻类为主。4月开始生殖洄游,6-7月为产卵盛期。花鰶形态体侧扁,略呈长卵圆形。腹缘有锯齿状棱鳞。口大,端位,上颌前端有显著的缺口。脂眼睑发达。无侧线。背鳍最后一根鳍条延长呈丝状,甚长;腹鳍短小。体侧上方鳃盖之后有4~7个圆斑。花鰶个体不大,一般体长120mm,大者200mm,生殖洄游,是一种咸水生长,淡水产卵的鱼类,分布于东海和南海。花鰶(黄鱼)体型呈纺锤形,是近海中、上层鱼类。被推测为中生代(-6500万年前),从弓鳍鱼类的鱼分支进化而来的。保留有如古代鱼那样原始的特征:有容易脱落的鳞,鳍没有刺,腹鳍腹位,没有侧线。食物以鱼类和无脊椎动物为主。春末夏初由外海洄游至近海产卵。“黄鱼春”本是渔家菜,酒楼的大厨也统统向渔家学****令“黄鱼春”的菜式保持原汁原味的渔家风味。由于“黄鱼春”的味道比较腥,一般店家会用陈皮、姜丝入馔。香煎,是“黄鱼春”最基本的做法,煎过的“黄鱼春”色泽金黄、味道甘香。在煎的基础上,大厨们演绎出众多的花样做法,可以说“黄鱼春”是“煎蒸焗炒,无所不用”,而配上当季的时蔬,菜式更是令人目不暇接。“黄鱼春”搭配时蔬,也能创造出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