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第一章教育与教育学第一节教育的发展(一)教育的概念广义:影响人的活动。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狭义:学校教育。根据社会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三有”)------(二),近代以学校系统为核心的教育制度。(1)前制度化教育。(近代以前)(2)制度化教育。(近代以来)学校教育系统的形成——从小学,甚至幼儿园到大学的分级分层的学校体系。(3)非制度化教育。针对制度化教育的弊端。“教育不应局限于学校围墙之内。”建立学习化社会。代表人物:库姆斯和伊里奇Homeschool;。见教材(3)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朝着互相渗透的方向发展。普通教育以升学为目的,以学术性内容为主;而职业教育以就业为目的,以技能性内容为主。美国的综合中学、英国的现代中学、中国的综合中学等。(5)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的界限逐渐淡化。学习化社会,能力社会,丰富人生。(三):国学和乡学。内容:六艺;私学发展起来。宋代:四书五经作为科举的主要依据。明代:八股文,到1905年。古代印度:婆罗门的《吠陀》古埃及:文士学校古雅典:培养政治家和商人,注重身心和谐发展,内容丰富,方法灵活。斯巴达培养军人欧洲中世纪:宗教教育、骑士教育(世俗的)第一节古代学校教育的特征:阶级性、专制性、刻板性、道统性、教育的象征性功能占主导地位。(了解)反封建。以人性反对神性;以科学理性反对蒙蔽、以个性解放反对封建专制、以平等友爱反对等级观念、重视现实生活,肯定现实生活的幸福和享乐,反对禁欲主义。,公立教育崛起;初等义务教育的普遍实施;教育的世俗化;重视教育立法,(重点掌握)新特点:教育的终身化(一辈子受教育)、全民化、民主化、多元化、教育技术现代化。(现代全民终身民主多元)。民主化的两个方面:让所有人都受到同样的教育;教育的自由化。(重点掌握)第二节教育学的发展教育学是一门以教育现象、教育问题为研究对象,探索教育规律的科学。(一):主张有教无类;认为“性相近,习相远”;重视因材施教;主张启发;强调学思结合;教育科目为“六艺”。墨家:亲知、闻知、说知。“墨三知”,说亲闻第二节道家:道法自然。《礼记》中的《学记》是世界历史上第一部教育学著作,论述了多方面的内容。:讽刺——定义——助产术(问答法)柏拉图:《理想国》亚里士多德:《政治学》第二节(二)《大教学论》。他提出泛智教育卢梭《爱弥儿》,主张自然主义教育洛克《教育漫话》:白板说、绅士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