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31
文档名称:

礼泉县大事记.doc

格式:doc   大小:154KB   页数:31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礼泉县大事记.doc

上传人:镜花流水 2018/11/29 文件大小:154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礼泉县大事记.doc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礼泉县大事记(截至1997年)
1958年到1982年,县境考古发现新石器时代原始社会村落遗址14处,有宁家村、王堡子、诸葛山、岩底高家、南屯、簸箕掌、叶姑岭、崔家崖、大头坡、皇城、石坡、北豆卢、董家、洪沟。证明五千年前,本境已是人类聚居、繁衍生息的地方。

1977年,在北牌乡朱马嘴村山嘴北面,考古发现公元前16~11世纪古村落遗址一处。出土一批有代表性的商代晚期青铜器,有大铜鼎、铜鬲、铜觚、铜戈、铜爵、铜镞等。今保存于昭陵博物馆。
西周
宣王五年(前823)
北方狁突然南下泾水以南,占据九嵕山北。宣王命尹吉甫率兵打退狁。
宣王六年(前822)
连年春旱,民死有半。
幽王二年(前780)
关中发生地震,包括本境。又久旱不雨,泾河枯竭,灾民流离失所。
东周
平王二十一年(前750)
秦文公攻西戎,取得焦获(今醴泉境)。
周王十二年(前303)
六月大雨,山洪爆发,泾水混浊,呈赤色数日。

秦始皇元年(前246)
郑国始修渠,凿泾水,首起谷口。渠成,本境灌(今北屯乡)部分土地。后命名“郑国渠”。
是年,冬天打雷。
秦始皇四年(前243)
七月蝗飞蔽天,食糜谷苗,残留庄稼收获甚微。
秦始皇六年(前241)
初夏,天气突然异常寒冷,人有冻死者。
秦始皇二十六年(前221)
置谷口县(今北屯乡),属雍。
西汉
元狩二年(前121)
冬,雪深五尺,民冻死十之二三。
太始二年(前95)
秋旱。庄稼无收。
是年,赵中大夫白公奏请武帝同意,穿渠东引泾水,首起谷口,经泾阳、三原、高陵、栎阳至渭南下邦入渭水,全长200余华里,灌田4500余顷。称白公渠。
建始三年(前30)
霪雨四十余日。民宅多有墙倒房塌。
始建国元年(9)
王莽托古改制,乱改地名,曾改谷口县为谷喙县,属内史。
东汉
建武二年(26)
十月,赤眉军攻入长安,汉中王刘嘉(更始所封)率军前来,与赤眉军廖湛部18万人激战于谷口,赤眉军大败,廖湛被杀。但刘嘉军也大多伤亡,未能夺取长安。
建武三年(27)
春、夏干旱,黄金(时称铜为黄金)一斤,换豆五升。
建武六年(30)
撤谷口县,并入池阳。
元初二年(115)
安帝诏令修整白公渠。
兴平元年到二年(194——195)
春、夏连续二年干旱,民大饥,多有逃荒。
三国
曹魏正始元年(240)
郭淮徙氐人三千,定居关中,本境亦有落户者。
西晋
泰始七年(271)
春季干旱持续,夏田收获甚微,冬饥荒严重。
池阳(今县北部属池阳)先属京兆,后属扶风郡。
永嘉元年(307)
大旱,米斛万钱。
永嘉四年(310)
大蝗,民食草木。
匈奴贵族刘曜攻陷池阳。
永嘉五年(311)
匈奴杀戮和饥荒,士民多有死伤。
东晋
东晋建武二年(318)
大旱、蝗灾。民食野草、树皮。
义熙十四年(418)
大夏,赫连璝勃勃以其子赫连璝为先锋,大举南攻,东晋将傅弘之与夏军激战于池阳,大夏军败退。但关中晋将却互相残杀,沈田子杀王镇恶,王修杀沈田子,刘义真又杀王修,关中大乱,各郡县多降大夏,大夏军终于攻陷咸阳,入据长安。
南北朝
北魏太延元年(435)
分池阳县地设立宁夷县。属咸阳郡。
西魏大统四年(538)
分宁夷县地设甘泉县,同年分宁夷县地设新峙县。
北周(557——581)
废新畴县、甘泉县。复置宁夷县。
天和三年~五年(568—570)
醴泉宫为周武帝避暑之地。
天和四年(569)
五月,周武帝到醴泉宫。

开皇十四年(594)
地震、干旱,民遭饥荒,人口锐减。
开皇十八年(598)
改宁夷县为醴泉县。
仁寿元年(601)
冬大风,房倒树拔。
大业九年(613)
在京畿(包括本境)抽调10万精壮劳力,修筑大兴城墙。

武德元年(618)
置温秀县。始制军府,析关中为十二道,设醴泉道。
武德二年(619)
废醴泉,置好畴县。
武德三年(620)
复置醴泉县,归车骑府醴泉道管辖。
贞观元年(627)
唐太宗为被高祖李渊误中突厥反间计冤杀的唐勇将刘世让(醴泉人)平反昭雪。
贞观二年(628)
大饥,灾民卖儿鬻女。
贞观四年(630)
置孔子庙。
贞观十年(636)
在九嵕山营建昭陵。
十一月庚寅葬文德皇后于昭陵。
唐太宗为纪念建立唐王朝的开国战功,将所乘6匹骏马石雕,陈列于昭陵。世称昭陵六骏。
贞观十一年(637)
灾荒严重,官府令免本县当年租赋。
贞观二十三年(649)
太宗卒,终年53岁,葬于昭陵。同年,唐将李靖(三原人)死,陪葬昭陵。
咸亨元年(670)
大旱,饥馑严重,朝廷免去当年租赋。
永淳元年(682)
干旱、蝗虫,疫病流行,米每斗银四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