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6
文档名称:

马春花论文 黄桑鱼池塘养殖实验.doc

格式:doc   页数:6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马春花论文 黄桑鱼池塘养殖实验.doc

上传人:wxbdoc1 2013/7/20 文件大小:0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马春花论文 黄桑鱼池塘养殖实验.doc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黄桑鱼池塘养殖实验
黄桑鱼俗名黄嘎牙,是一种典型的野生小型优质经济鱼类,以肉质细嫩、无脊间刺、味道鲜美而著称,长期以来深受广大消费者喜爱,其市场需求量不断增大,市场价格不断攀升,而目前市场销售的商品鱼主要从天然水域捕捞获得,随着捕捞量的不断增大,其产量和规格不断下降,为此,从2008年开始,我们在华山水产试验基地和新华区西治渔场进行了黄桑鱼池塘养殖试验,取得了较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实验池塘为东西向长方形,水面8亩,,,具有独立的进排水系统,池底平坦,底泥厚度为20cm,。

水源为白龟山水库库水,水源充足,水质清新无污染,符合淡水渔业水质标准,水体溶氧为5毫克/升,。

为使黄桑鱼当年能够达到上市规格,我们选用4-5cm的大规格鱼种,全部收购从白龟山水库捕捞的天然鱼种,鱼种体表光滑,色彩鲜艳,体质健壮,套养的花白鲢鱼种为自培鱼种。


采用生石灰干法清塘:先将池水排至5-10cm,在池底四周挖几个小坑,将生石灰倒入小坑内,加水化开后不待冷却即向四周均匀泼洒,次日再用铁耙将池底淤泥与石灰浆充分混合,彻底杀灭有害病菌和敌害生物,生石灰用量为50-75公斤/亩。

采用肥水下塘,在清塘后在鱼种投放前一周向池塘注水50-60cm,然后在四周池角施放腐熟的有机肥,有机肥的施放量为300-500公斤/亩,培育天然饵料。

在清塘10天后投放苗种,我们选择在4月中旬左右进行苗种投放,为充分利用水体空间和饵料资源,搭配了部分花白鲢鱼种。在鱼种入池前用3%左右的食盐水浸泡10-15分钟消毒。详细投放情况见下表:
表一:2008年鱼种投放情况
鱼种
投放时间(月日)
平均规格(克/尾)
尾数
密度
(尾/亩)
重量
(kg)
黄桑鱼

17
12411
1551
211
鲢鱼

162
2500
313
405
鳙鱼

185
860
108
159
合计
28115
3515
761

采用平顶山市正大饲料公司生产的全价颗粒饲料,蛋白含量为35%,粒经随鱼体的增大而逐步增大。

鱼种投放2天后即开始人工驯化,每天早、中、晚驯化三次,5天后鱼种即可形成白天摄食人工配合饲料的****惯。6-9月日投饵3次,日饵率为2%-3%,10月份以后日投喂2次,日饵率为2%左右。投饵要设定食台,坚持采用定质、定量、定时、定点的“四定”投喂方法,同时还要根据天气、水温、鱼体规格、数量及剩饵的情况随时进行调整。

水质要始终保持肥、活、嫩、爽,-,7-9月份每10天加注一次新水,每次换水15-20cm,及时施追肥,-,水色为褐色、棕色或绿色,透明度在30-40cm,溶氧在4mg/1以上。

派专人进行池塘管理,每天坚持巡塘,特别是阴雨天气更应增加巡塘次数,随时观察池鱼情况,保持鱼池清洁,发现死鱼及时捞出,遇到情况应马上处理。定期检查鱼体生长情况,做好池塘日志。

坚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