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新闻短评写作指导
兴安中学何艳
新闻短评的内涵与特点:
新闻评论被称作是“报纸的心脏”,而短评则被称作是新闻评论中的“轻骑兵”,它是一种篇幅短小、内容集中、简明扼要的新闻评论文章。其特点是形式短小精悍、内容鲜明独到。语言文体上属于议论文的范畴。
阅读下面的新闻素材,写一则100字左右的新闻短评,要求观点鲜明,分析合理。(9分)
最近,成都人民南路沿线公交站台新增了一些不锈钢的候车椅,十分漂亮,但这些站台座椅呈弧形,“脚踩地就坐得稳,脚一离地就要往下滑”。市建委相关负责人说,椅子的形状是专门设计的,这样的设计是要防止候车椅被流浪汉占用。这些“防流浪汉椅”一出现就引起了广大市民和网友的关注和议论。
课前热身
将自己的答案与参考答案对照,自查答题疏漏并概括出答题基本步骤。
参考答案:专门设计“防流浪汉椅”的做法极不妥。(3分)固然,这种座椅可防止流浪汉独家霸占影响市容,但其只是从概念上保障了多数人的权利,即使对普通民众来说,“享受”这种座椅也是一种“酷刑”。况且对流浪汉这些弱势群体的权利漠视,是极不人性化的。任何一项公共设施必须关注民众利益,充满人文关怀。(6分)
初探答题规律
观点
见解
写作要求与技巧:
   第一步:提取要素,概述事实。(叙)
提取材料要素,抽出核心要素(人、物或事)展开信息重组,形成“何人或物做何事”的概括模式。
“重组”方式依材料则数、性质而定:单则的直接进行;两则或两则以上的,按材料展开同向或异向合并。概述事实要简短鲜明,不能有废话和曲解。
    第二步:选取角度,提出观点。(评)
    ①角度:正面肯定、反面否定、正反结合 
    ②观点:正确鲜明,毫不含糊,符合社会的价值倾向。
    第三步:阐述观点,以理服人。(析)
 可采用因果、假设、比喻、类比、正反对比等方法论证。
    可推究原因、分析危害、揭示本质、阐明意义,可呼吁鼓励、称赞歌颂或劝告警戒,还可提出建议。
    第四步:总结全文,提出倡议  (结)
常用思路:叙—评—析—结
请以下面的新闻为素材,写一篇短评。
    《新京报》2月3日报道,北京731路公交车上,一名外国乘客因其提出违规停车的要求遭到拒绝而对该车的司机与售票员破口大骂为“中国猪”,司机和售票员笑脸相迎,他们严格遵守公交公司的《员工守则》,做到了“打不还手,骂不还口”。
  对于他们的忍让,你持何态度?
试一试
选(吃透材料,选取角度)
    (一)反对忍让
     。
     ,助长了邪恶。 
     3.《员工守则》漠视了员工的名誉权、生命健康权等基本权利。
   (二)赞成忍让
     。
     “国格”也无损人格。
     。
写前准备
第一步:叙(概述材料,简明扼要)
    公交车上的顾客无理取闹,而司机乘务员却只能笑脸相迎,信守“打不还手、骂不还口”的《员工守则》
第二步:评(旗帜鲜明、有的放矢)
这一现象,实在令人尴尬(难以理解)。
第三步:析(评析材料,精到深刻)                           
    “打不还手、骂不还口”的守则首先是“利润至上”思维模式的产物。
    “打不还手、骂不还口”的守则打上了官本位的烙印。
    “打不还手、骂不还口”的守则实际上侵害了员工的生命权、人权。
第四步:结(总结全文,提出倡议)      这一守则对个体而言,不能保护弱势群体的合法权利,于情不容;对社会而言,不但不能伸张正义,反而助长了邪恶者的气焰,于理不合。那么,“打不还手、骂不还口”此类的职业守则应该废止。
答题步骤
材料1:京剧是流行全国的戏曲剧种之一。清乾隆五十五年(1790年)四大徽班陆续在北京演出,于嘉靖、道光年间同来自湖北的汉调艺人合作,相互影响,接受昆剧、秦腔的部分剧目、曲调和表演方法,并吸收一些民间曲调,逐渐融合、演变、发展而成。
材料2: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发出通知,从2008年3月开始,全国十省市开展音乐课教京剧的试点工作,并公布了15部“京剧进校园”剧目中的唱段。此通知一出台,人们议论纷纷,赞叹声、反对声此起彼伏,莫衷一是。 
你如何看待“京剧进校园”这个问题?请简要评论。(9分)
你来打分
评论(一)传统文化有它的精华所在,这是它流传至今的原因。对于传统文化,我们应该“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发扬其中的优秀文化传统,摒弃落后于时代的部分,或对其加以改进,使它能与现代文化相结合。
评论(二)京剧好啊!它是北京的戏剧。你知道吗?北京是我们国家的首都,你不爱京剧,就是不爱北京,就是不爱国!不爱国,就是卖国贼!你要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