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6
文档名称:

南国农2012ETIF讲话(精选).doc

格式:doc   页数:6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南国农2012ETIF讲话(精选).doc

上传人:qiaoshi3311655 2015/9/22 文件大小:0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南国农2012ETIF讲话(精选).doc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南国农先生在2012年教育技术国际会议上的报告
转自:http://blog./s/
李运林先生主持南先生的主题报告:
李运林:下面请南国农教授做报告,南国农教授是我国电教界老一辈的专家,是电化教育学科的创始人,西北师范大学的终身教授,博士生导师,也是《电化教育研究》的主编,他今年已经92岁了。在“十一五”期间还承担了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点课题,课题的题目就是“中国电化教育(教育技术)发展史研究”,这个课题已经在今年8月份结题,成果被评为优秀。最近,也就是半个月前他到广州,也就是要筹划教育技术发展史的教材和丛书的出版问题,连续半个原来天天都在开会,也就是说他到目前为止还在为中国教育技术这个学科的建设和发展而作出努力做出贡献。下面我们有请南国农教授做学术报告,请大家欢迎。
南国农先生:
各位领导、各位老师上午好!非常高兴有机会参加今天的会议,我预祝大会取得圆满的成功,祝各位来宾身体健康!我今天发言的题目是教育技术学可究竟应该怎样定位?主要是谈这样两个问题:①33年(从1979到2012年)的历史答卷;②对未来的思考。
下面先谈第一个问题,就是我国教育技术领域关于学科定位问题的讨论大概是经历了这么三个发展阶段:
第一个阶段是1979年到1994年。这个阶段可以说是理论上姓“教”不姓“电”实践中重“电”轻“教”这样一个阶段。
第二个发展阶段是1995年到2004年,这个阶段可以说是多种定位观争鸣,定位迷失的阶段。
第三个发展阶段,是2005年到现在,这是一个三种定位观并列的发展阶段。
第一个发展阶段1979年到1994年,在这个发展阶段我们的教育技术还是叫电化教育。我国电化教育领域关于学科定位问题的讨论我想最早要追溯到70年代末到80年代初,在70年代末,在1979年6月到8月这期间由教育部电化教育局委托西北师范学院在兰州举办的首届全国电化教育研讨会,就两个月的时间,前一个月在兰州,下一个月是在北京,在1981年9月教育部电教局在杭州举办的电化教育课教学大纲讨论会上,在1982年9月到1983年1月在兰州举办的全国高等师范院校电化教育课教师进修班上,在1983年7月教育部在长春举办的全国高等师范院校电化教育课研讨会上,都对这个问题进行过讨论。对电化教育它的学科性质、它的定位、它的研究对象等等这些问题这几个问题都进行过讨论,经过这几次研讨会的讨论,大致上是形成了这样一个基本的观点,就是关于电化教育它的定位问题,当时形成的基本观点是电化教育姓“教”不姓电”,应定位于教育,当时提出的理由有这样的主要几点:就是电化教育的研究对象是教育教学中的问题这是第一点理由;第二就是办电化教育的目的是提高教育教学的效率、效果、效益,高效优质的培养人才。第三,咱电化教育关注的主要不是电光、电声、电控等现代技术本身,而是各种现代技术在教育教学中的应用,它所追求的不是教育的机械化,而是教育的最优化。第四点,电化教育作为一种事业,是一种教育事业;作为一门学科,是教育科学的一个分门。电化教育工作者,不论是教学、研究、软件开发、硬件建设、资源管理等人员,都是教育工作者。这是关于电化教育的定性问题通过那几次的集会研究讨论的基础上形成的一个基本观点。关于电话教育的学科性质问题当时经过那几次会议大家取得的基本的观点是,就是它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