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6
文档名称:

苏教版中职语文(基础模块)上册第27课《警察与赞美诗》.doc

格式:doc   大小:34KB   页数:6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苏教版中职语文(基础模块)上册第27课《警察与赞美诗》.doc

上传人:zhufutaobao 2018/11/29 文件大小:34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苏教版中职语文(基础模块)上册第27课《警察与赞美诗》.doc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警察与赞美诗
教学目标:
1、分析小说曲折、巧妙的情节安排,欣赏“欧•亨利手法”的艺术特色。
2、品味小说幽默、辛辣的语言风格,理解语言运用和题材、主题的内在关系。
3、了解美国社会中下层人民的生活贫困和精神痛苦,认识其社会道德、法律是非混淆、善恶颠倒的虚伪本质。
教学重点:
1、分析小说曲折、巧妙的情节安排,欣赏“欧•亨利手法”的艺术特色。
2、品味小说幽默、辛辣的语言风格,理解语言运用和题材、主题的内在关系。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有一部电视连续剧叫《北京人在纽约》,电视剧开头有这么一段话:“如果你爱他,那么就把他送到纽约,因为那里是天堂;如果你恨他,那么也把他送到纽约,因为那里是地狱。”这句话深刻地反映了纽约甚至是美国社会的那种巨大的贫富差距,对于有钱的人来说,那里是淘金的天堂,而对于穷人而言,那里则是人间的地狱。今天我们来学****警察与赞美诗》来进一步地了解美国的社会现实。
二、作者介绍:
作者欧亨利,出生于美国南部的一个乡镇医师家庭,从小受教育少,一生经历曲折而丰富,是个多产的小说家。与法国的莫泊桑《羊脂球》、俄国的契诃夫《套中人》、并称为“欧美短篇小说三大家”。他的小说常常通过合乎情理的艺术夸张,出乎意料的故事结局,收到“含泪的笑”的艺术效果。被人称为“欧•亨利笔法”。代表作有《麦琪的礼物》《警察与赞美诗》《最后一片叶子》等。
三、分析小说的情节结构
小说的三大要素是人物,环境和情节。我们很喜欢看小说主要是被其中的曲折的情节所吸引。小说的情节一般分为开端、发展、高潮和结局。那么这篇小说的开端、发展、高潮和结局各是什么?请同学阅读小说,来分一下。
明确:学生议论、思考并回答:
1、故事开端(第1-5自然段:苏比躺在麦迪生广场他那条长凳上——自有一位识相的推事来料理),苏比为逃脱严冬的威胁,筹划着怎样才能被捕入狱。
2、发展(第6-38自然段:苏比离开长凳——而我们偏偏认为他是个永远不会犯错误的国王),苏比屡次惹是生非,都没有达到被捕入狱的目的。
3、故事高潮(第39-47自然段:最后,苏比来到通往东区的一条马路上——“那你跟我来。”警察说)。苏比伫立于教堂外良心发现,决心重新做人时,突然被捕。
4、故事结局(第48自然段),苏比被判入狱三个月。
四、分析开端部分
1、朗读课文的第一二,思考这两段是属于什么描写?作用是什么?
明确:这两段是环境描写。
“每当雁群在夜空引亢高鸣,每当没有海豹皮大衣的女人跟丈夫亲热起来,每当苏比躺在街心公园长凳上辗转反侧,这时候,你就知道冬天迫在眉睫了。”
这句话用了排比的修辞手法,描写了当时的自然环境,为小说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2、这里的环境描写点明了小说发生的季节是哪一个季节?
明确: 句中写到了“雁群”“高鸣”南飞,暗示了季节——冬天将近。
3、那为什么要写“海豹皮大衣”的女人?还写了苏比在长凳上“辗转反侧”,这两者有什么关系?
明确:“海豹皮大衣”反衬苏比生活的窘迫,“长凳上辗转反侧”点明了主人公生活的贫困与无奈,这些描写不仅为主人公的出场渲染了凄清寒冷的自然环境,还为小说的情节发展提供了坚实的基础,揭示下文苏比6次为非作歹的原因,展示了美国社会下层人民的痛苦生活,显示了社会巨大的贫富差距。所以这句话不仅是点明季节和环境也点明了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