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3
文档名称:

小学语文名师特级教师景洪春.doc

格式:doc   大小:32KB   页数:3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小学语文名师特级教师景洪春.doc

上传人:小点 2018/11/30 文件大小:32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小学语文名师特级教师景洪春.doc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小学语文名师:特级教师景洪春
 
景洪春,徐汇区高安路第一小学语文大组长,华中师范大学语文教育硕士,上海市特级教师,徐汇区 2007-2009 学科带头人,教育部中小学骨干教师国家级培训对象,中国阅读学会研究会会员,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语文教育专业委员会会员,湖北省地方课程教材《综合阅读》编委会成员,徐汇区第八次党代会代表。
  从教20年来,在语文阅读教学方面有深入研究,主讲各级各类优质课、观摩课四十余节,出版专著《为你解忧——中小学生心理问题百解》,合著4本。近年来有百余篇论文在省级以上刊物公开发表。

板书是一种教学艺术,既要醒目,又要悦目,对教学起画龙点睛的作用,其最大优势在于能与教学保持同步的自由性与交互性。所谓“醒目”,是指它能将课文的重难点一览无余,能将学生的疑问尽收眼底。所谓“悦目”,是指一篇课文上完了,学生脑海中留下了无数的叶片,更重要的是留下了这些叶片组合成的体现文章树干的“图像”。板书是一篇课文浓缩的精华,是令人受益匪浅的“压缩饼干”。在新课程背景下,板书不是可有可无的“生姜末”,而是体现教师教学艺术、提高教学效益的“长流水”。
一、板书是学生学习表达的阵地
在传统教学中,板书向来是老师的“专利”,由老师设计、老师书写,学生只有看的份儿。著名特级教师支玉恒老师执教《第一场雪》时,先让学生听写(黑板上有三个学生同时写),最后从这些听写的词语中又勾划出一首五言诗,作为全课的中心板书。其实,字虽是学生写的,但内容仍完全是老师预先设计好的。后来,支老师讲《太阳》时,板书就完全是学生写的了。再后来,讲《天游峰扫路人》时的板书,则从内容到形式,完全由学生去写自己读书的感悟了。
我在教学《大瀑布的葬礼》时,首先板书“葬礼”,随机指导“葬”字的写法,并注意“葬”字的读音。接着检查预习,解释“葬礼”的字面意思,使学生一目了然,相关生词也迎刃而解。接着,教师再板书“大瀑布”,让学生交流课前查阅的资料,并适时指导读好“塞特凯达斯大瀑布”,并指导学生找到文中描写大瀑布的语句,让学生读读这些语句,说说对大瀑布又有哪些了解?(例如:昔日的大瀑布怎样?今日的大瀑布怎样?为什么今昔差别这么大?)师生讨论后,让学生用一段话介绍大瀑布今昔的样子,仅“大瀑布”三字便可设计出如此巧妙的语言训练。课结束时,教师可再让学生读读课题,讨论
“为什么大瀑布的葬礼是一场特殊的葬礼?”由此引导学生总结出文章的主题,旨在呼吁全人类立即行动起来,保护地球。利用课题的板书更好地凸显课堂的“学语习文”的功能,既注重整体感知,又把握住关键问题,课题的利用率相当高。
二、板书是文本深刻内涵的体现
特级教师王菘舟执教《圆明园的毁灭》一课时,板书体现了教师对教材的吃透,更是王老师诗意语文的诠释。在课文第一小节里,两个损失“不可估量”都写在了黑板上之后,教师问学生:“你的沉重心情可以估量吗?”又板书了一个“不可估量”。在课文的最后一节,找到了“化为灰烬”一词后,老师连环反复地追问,又在黑板上书写了两次“化为灰烬”。同一个词语,在板书上出现了三次,这种强调和凸现,非常奏效,学生的激情被唤醒了。然后在第二到第四小节里,学生找到了“举世闻名、宏伟建筑、珍贵文物”后,这个板书就变成了:
圆明园的毁灭
不可估量不可估量不可估量举世闻名宏伟建筑珍贵文物化为灰烬化为灰烬化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