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43
文档名称:

美国大城市的死与生读后感 2.doc

格式:doc   大小:194KB   页数:43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美国大城市的死与生读后感 2.doc

上传人:坐水行舟 2018/11/30 文件大小:194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美国大城市的死与生读后感 2.doc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美国大城市的死与生》读后感
[大] [中] [小]
杨保军范嗣斌
 
“生存还是死亡,这是一个问题”。这个哈姆雷特式的命题,曾经引发了许多人对人生的感叹和思索。但是,生与死的拷问,并不仅仅局限于人。1961年,简?雅各布斯的《美国大城市的死与生》问世,在西方规划界掀起了一场“大地震”,现代主义城市规划制度、方法、原则及其强烈作用下的城市被推到质疑和拷问的境地,并由此萌生了后现代城市规划思想的种子。尽管雅各布斯并非城市规划专业人士,在书中对城市规划界一直奉行的一些金科玉律进行了无情的批判,其言辞也十分犀利甚至几近刻薄,但却引发了规划界对社会公正、城市多样性、复杂性、人性化等全方位价值判断的深刻反思。此后,城市规划开始由工程技术转向关注社会问题,人本主义在规划中逐渐张扬。可以说,雅各布斯的观点深深地影响了城市规划的走向,也启发了人们对城市及其生活的重新认识。
 
记得多年以前,有个同事说起他学生时代的一次课程设计。那是一条老街道,两侧的建筑有些破旧,环境也比较凌乱,但却充满着浓郁的生活气息,街边的铺面、摊点人头攒动,也有主妇闲聊、小孩玩耍、路人过往,这一切跟雅各布斯所描绘的街道生活十分相似。设计的目标是将它改造为一条交通方便、分区清晰、秩序井然、环境优美的新街道。在当时来说,这是最平常不过的一次课程设计了,但刚好有个外籍教师在该校访问交流,他觉得题目不对,会误导学生对生活的理解。他认为原来的街道生动、真实,生活丰富多彩,充满着活力和温馨,为何要改造它呢?同事说他当时很不理解外籍教师的观点,因为教科书上早就列举了破旧、混乱、复杂、无序的种种弊端,应该以崭新、整齐、简洁、清晰取而代之,那样才能建立起良好的空间秩序并带来视觉美。这个外籍教师连基本的城市规划原则都不遵循,不是幼稚,就是猎奇。同事当时怀有这种想法是很正常的,因为那时,我们正在接受现代主义城市规划思想的洗礼,还没有了悟“生活本身就是目的”的真谛。
 
许多年过去了,我国和西方发达国家的交流越来越多,雅各布斯的观点早就连同其他各种观点被引介进来了,但并未在规划界引起多大的反响。为何时至今日,当《美国大城市的死与生》一书的中译本出版后,立刻在社会上引起强烈反响呢?答案可能跟时代背景有关。但凡一石能击起千层浪的著述,大都直面现实,切中时弊,方能引发共鸣。雅各布斯撰写该书之际,正是西方战后大规模重建之时。从思想领域来说,理性主义占据主导地位,从城市规划领域来说,现代主义大行其道,规划师们普遍相信:他们在描绘美好的物质空间的同时,也在设计着美好的社会和美好的生活。他们注重了空间的物质属性,却忽略了空间的社会属性,似乎只要用新环境来替代旧环境,各种社会问题就能自动解决。事实并非如此,现代主义创造了许多钢筋混凝土森林,使城市容纳了更多的人口,但却没能提供一个温馨的家园,反而造成了各种消极后果,社会结构被肢解,人际关系被割裂,种族隔离、贫富差异、犯罪率上升、小汽车肆虐、社会动荡等问题越来越尖锐。现实与愿望相去这么远,对现代主义的质疑自然会引起强烈反响,这或许是当时该书引发“地震”的时代背景原因。从国内情况看,由于经济社会发展阶段不同,城市所面临的主要问题与西方存在差异。改革开放以来,先是解决各种短缺问题,其次是解决改善和拓展问题,时至今日,各种累积的社会问题开始显现出来,成为城市的主要问题之一,这可能是该书在国内能引起强烈反响的时代背景原因。当然,国内人文意识的觉醒也是不可或缺的条件,当人们用社会学的视角来观察我们的城市及其城市规划时,就发现半个世纪前美国发生的一些故事,似乎在我们身边上演,并且很容易拿书中的事例相互印证。因为雅各布斯不是城市规划专业人士,无须高屋建瓴地去构筑宏大、完整、系统的理论框架,她涉足城市规划领域的方式是批评当时流行的做法,其依据也非主要依赖于理性分析和逻辑推理,而是从自身生活体验出发、从一个空间的使用者角度去感知、从发生在身边的故事中去思考、从实地调查中去总结。在眼睛和心灵面前,所谓的专业知识变得无力招架了,因为说到底,城市不是建来看的,而是要为使用者服务的,使用者有没有专业知识,并不妨碍他的真实感受。同样的,国内各界人士从自身生活经历出发,也很容易诟病当下的城市规划,特别是所谓的旧城改造,因为后者已经带来并且会继续引发成堆的社会问题。
 
也许人们会问,既然雅各布斯早已把现代主义城市规划的基本原则作了颠覆性的批判,并且从事实看来很有道理,为何还不放弃这些教条呢?答案并不是那么简单。任何学说和理论,都是针对当时当地的问题而提出的,放之四海而皆准的学说十分罕见。雅各布斯对现代主义规划的两位大师霍华德和勒柯布西埃都给予了无情的批判,并且言之成理,但并不能因此得出她比那两位大师正确或者高明的结论,因为他们当时面对的城市问题完全不同于雅各布斯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