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4
文档名称:

高考常见的18个文言虚词.doc

格式:doc   大小:159KB   页数:4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高考常见的18个文言虚词.doc

上传人:wz_198613 2018/11/30 文件大小:159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高考常见的18个文言虚词.doc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常见的18个文言虚词
一些虚词另有实词的用法,为方便表述起见,本清单将其一并解释。
常见文言虚词:而、何、乎、乃、其、且、若、所、为、焉、也、以、因、于、与、则、者、之。

连词
表示并列关系,一般不译,有时可译为“又”
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劝学》)
表示递进关系,并且,而且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劝学》)
表示承接关系,可译为“就”“接着”,或不译
故舍汝而旅食京师,以求斗斛之禄。(《祭十二郎文》)
置之地,拔剑撞而破之。(《鸿门宴》)
表示转折关系,但是,却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劝学》)
表示假设关系,如果,假如
死而有知,其几何离?(《祭十二郎文》)
表示修饰关系,即连接状语,可不译
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劝学》)
表示因果关系
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游褒禅山记》)
表示目的关系
缦立远视,而望幸焉。(《阿房宫赋》)
代词
通“尔”,第二人称,你的,你
而翁归,自与汝复算耳!(《促织》)
妪每谓余曰:“某所,而母立于兹。”(《项脊轩志》)
副词
通“如”,好像,如同
军惊而坏都舍。(《察今》)

疑问代词
单独做谓语,后面常有语气助词“哉”“也”,可译为“为什么”“什么原因”
何者?严大国之威以修敬也。(《廉颇蔺相如列传》)
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岳阳楼记》)
做动词或介词的宾语,哪里,什么
豫州今欲何至?(《赤壁之战》)
大王来何操?(《鸿门宴》)
做定语,什么,哪
其间旦暮闻何物?杜鹃啼血猿哀鸣。(《琵琶行》)
疑问副词
用在句首或动词前,常表示反问,为什么,怎么
徐公何能及君也?(《邹忌讽齐王纳谏》)
用在形容词前,表示程度深,怎么,多么,怎么这样
至于誓天断发,泣下沾襟,何其衰也!(《伶官传序》)
语气助词
相当于“啊”
新妇车在后,隐隐何甸甸。(《孔雀东南飞》)
动词
通“呵”,喝问
信臣精卒陈利兵而谁何。(《过秦论》)

语气助词
表疑问语气,吗,呢
儿寒乎?欲食乎?(《项脊轩志》)
表反问语气,吗,呢
布衣之交尚不相欺,况大国乎?(《廉颇蔺相如列传》)
表测度或商量语气,吧
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师说》)
用于感叹句或祈使句,啊,呀
西望夏口,东望武昌,山川相缪,郁乎苍苍。(《前赤壁赋》)
用在句中的停顿处
胡为乎遑遑欲何之?(《归去来兮辞》)
介词
相当于“于”,在文中有不同的翻译
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乎:于)(《醉翁亭记》)
今虽死乎此,比吾乡邻之死则已后矣。(乎:在)(《捕蛇者说》)
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前一个“乎”:在。后一个“乎”:比)(《师说》)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乎:对)(《劝学》)
词尾
……的样子,……地
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前赤壁赋》)

副词
表示前后两事在情理上的顺承或时间上的紧接,才,这才,就
设九宾于廷,臣乃敢上璧。(《廉颇蔺相如列传》)
强调某一行为出乎意料或违背常理,却,竟(然),反而
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桃花源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