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2
文档名称:

_生态系统结构_教学设计.pdf

格式:pdf   页数:2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PDF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_生态系统结构_教学设计.pdf

上传人:cxmckate1 2015/9/22 文件大小:0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_生态系统结构_教学设计.pdf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2012-03 课堂内外
《生态系统的结构》教学设计
文/尚杰
摘要:《生态系统的结构》是高中生物必修三第五章的第一节课,有着承前启后、能力与方法引领、理论联系实际等重要地位。在
课堂教学中,根据生物学科的特点,采用“问题引导—自主探究—反馈与生成”的教学方式,充分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调动学生的积极
思维,满足学生的求知需求,寻求课堂教学方式和师生地位的转变,使知识与能力、素质和潜能通过互补和结合,达到一个最佳的平衡,
以提高学生综合运用知识并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关键词:生态系统;结构;教学设计
一、本课的教学设计意图(2)培养普遍联系和对立统一的辩证思维能力。
四课堂教学实施步骤
在高中生物(新课标)必修三教材中,《生态系统的结构》是非、
常重要的一节课。它有着承前启后、能力与方法引领、理论联系实
际等重要地位。在传统的授课过程中,本课教学模式普遍采用讲授用《太湖美》音乐配上 PPT 图片展示。引出什么是生态系统,
并讲解这就是今天我们所要共同探讨的话题
式,属于“师讲,生听”的“包办式教学”。。
传统教学环节的组织管理,比较重知识的传授而忽视了知识
( )向学生展示制作的生态瓶和有关资料图片,这是我们初
的发生、发展和变化,基本上没有考虑到学生的参与度,学法指导、 1 、
中甚至小学就接触到的小型生态系统生态瓶,引导学生分小
能力及方法的引领以及学生的情感需求方面往往都被忽视了。因———
组讨论: 生态瓶内有哪些成分? 生态瓶内各成分的关系怎样?
而使学生不会观察和质疑,疏于发现,难以提升。①②
(试用结构模型的形式呈现)学生交流,教师适当评价后, 课件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根据生物学科的特点,采用“问题引 CAI
展示生态瓶结构模型,教师通过生态瓶结构模型总结出生态系统
导—自主探究—反馈与生成”的教学方式,充分激发学生的参与热
情,调动学生的积极思维,满足学生的求知需求,寻求课堂教学方具有开发性的原理。
( )以上我们探究了小型生态系统生态瓶的成分及各成
式和师生地位的转变,使知识与能力、素质和潜能通过互补和结 2 ———
合,达到一个最佳的平衡,提高学生综合运用知识并解决实际问题分之间的关系,如果我们把生态瓶放大到池塘生态系统,试比较它
们在成分上有什么异同点?(学生识图探究)教师将生态系统进一
的能力。
基于上述的教学理念,本课以三维目标和学生需求两个方面步放大,引导学生认识各类生态系统,最后到生物圈。通过各类生
态系统的研究,教师让学生自主总结生态系统的成分和生态系统
为切入点,引导学生参与课堂教学过程中的问题探究,让学生在自
的概念
主探究的过程中,开发智力,能从较高的层次把握本课的知识体。
( )生态系统各成分间的作用和关系如何?先导读(引导学生
系,更重要的是,通过学生自主探究和讨论,体验和感悟生命现象 3
回归课本),再启发生疑(怎样验证生态系统各成分间的作用呢),
和生命科学的魅力,培养良好的生物科学素养。
最后导“生成”———教师引导学生设计实验验证(如:分解者的地位
二、学情分析
如何)(学生分组设计交流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