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32
文档名称:

大学语文练习.doc

格式:doc   大小:224KB   页数:32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大学语文练习.doc

上传人:水中望月 2018/12/1 文件大小:224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大学语文练习.doc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秋水
一、单项选择题
1 . 文章想家丰富, 汪洋恣肆, 多采用寓言形式, 富有浪漫主义色彩的是
A . 孟子 B. 庄子 C 老子 D. 孔子
2 .《秋水》开头部分有一段对河水和海两种景象的描写, 其主要寓意是
A. 惊叹大自然的多姿多彩 B. 赞美祖国河山的壮丽
C. 为河伯改变态度作铺垫 D. 比照两种不同认识境界
3 . 在《秋水》中, 庄子用“夏虫不可以语于冰者”作比喻来说明
A. 人的认识受空间限制 B. 人的认识受时间限制
D. 人的认识受后天教育限制
4 . 成语“望洋兴叹”出自
A.《论语》B.《秋水》C.《张中丞传后序》D.《答李翊书》
二、多项选择题
1 .《秋水》一文的艺术特色是
A. 举出大量事实进行论证B. 善于将抽象的哲理化为具体的形象
, 脉胳清晰 “欲擒故纵”的手法
E. 大量运用排比句和反诘问
2 . 庄子的散文特点有
A . 善用寓言 B. 想象丰富 C. 汪洋恣肆
D. 明白晓畅 E. 借用典故
三、填空题
1 . 庄子, 名。
2 . 庄子的文章多采用形式。
3 .《庄子》一书, 共三十三篇, 其中内篇七篇, 相传是,外篇十五篇和杂篇十一篇是所作。
4 .《秋水》是一篇以方式展开的论说文。
四、词语解释题
1 . 秋水时至。
2 . 百川灌河。
3 . 两涘渚崖之间。
4 . 今我睹子之难穷也。
5 . 吾非至于子之门则殆矣。
6 . 井蛙不可以语于海者。
7 . 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
8 . 号物之数谓之万。
9 . 又奚以自多。
10 . 人卒九州。
五、翻译题
1 . 于是焉河泊始旋其面目。
2 . 且夫吾尝闻少仲尼之闻而轻伯夷之义者。
3 . 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
4 . 仲尼语之以为博。
六、简答题
1 . 河伯是怎样认识到自己的渺小的?
2 . 本文采用最多的修辞手法是什么 ?
七、简析题
阅读《秋水》开头一段, 回答文后问题。
秋水时至, 百川灌河, 泾流之大, 两涘诸崖之间, 不辨牛马。于是焉河伯欣然自喜, 以天下之美为尽在己。顺流而东行, 至于北海, 东面而视, 不见水端。于是焉河伯始旋其面目, 望洋向若而叹……
1 . 河伯为什么会“旋其面目, 望洋向若而叹”?
2 . 庄子描绘河水和大海两种景象, 是为了说明什么道理?
3 . 从这里可以看出《秋水》在表现方法上有哪些特点?
谏逐客书
一、单项选择题
1 .《谏逐客书》中的客指的是
A . 客卿 B . 看客 C . 朋友 D . 客商
2 . 李斯用“五帝三王”、“地无四方”、“民无异国”来论证秦王的错误, 这里采用的论证方法是
A . 对比 B . 归纳 C . 举例 D . 类比
3 . 李斯的《谏逐客书》的文体应是
A . 奏章 B. 骈文 C. 传记 D. 书信体
4 .《谏逐客书》选自
A .《战国策》 B.《史记・李斯列传》 C.《尚书》 D.《国语》
5 . 李斯《谏逐客书》中所写的重在四面扩张的秦国君王是
A . 缪公 B. 孝公 C. 惠王 D. 昭公
二、多项选择题
1 . 下列有关《谏逐客书》的说服力说法正确的是
A . 从着眼点看, 重在攻心 B. 从论据看, 主要是事实论据
C. 从语言看, 主要是铺陈排比 D. 从写作角度看, 主要是由大到小
E. 从论证方法看, 主要是对比论证
2 .《谏逐客书》大量运用的修辞手法是
A . 排比 B. 对偶 C. 拟人 D. 夸张 E . 顶真
三、填空题
1 . 李斯跟儒学大师学“帝王之术”。
2 . 他的文章散见于及中。
3 . 文章反复采用的论证方法。
4 . 文章采用的手法。
四、词语解释题
1 . 窃以为过矣。
2 . 拔三川之地。
3 . 南取汉中, 包九夷, 制鄢郢。
4 . 功施到今。
5 . 服太阿之剑。
6 . 建翠凤之旗。
7 . 犀象之器不为玩好。
8 . 今乃弃黔首以资敌国。
9 . 弹筝搏髀。
10 . 此所谓“藉寇兵而赍盗粮”者也。
过:
拔:
包:
施:
服:
建:
玩好:
黔首:
髀:
赍:
五、翻译题
1 . 百姓乐用。
2 . 向使四君却客而不纳。
3 . 却宾客以业诸侯。
4 . 内自虚而外树怨于诸侯。
六、简答题
1 .《谏逐客书》的“书”指什么?
2 . 文章中作者罗列秦王所喜爱的珍宝、美色、音乐是为了说明什么?
七、简析题
阅读《谏逐客书》中的一段, 回答文后问题。
臣闻地广者粟多, 国大者人众, 兵强则士勇。是以泰山不让土壤, 故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