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20
文档名称:

生产现场职业病危害因素识别方法.doc

格式:doc   大小:59KB   页数:20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生产现场职业病危害因素识别方法.doc

上传人:坐水行舟 2018/12/1 文件大小:59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生产现场职业病危害因素识别方法.doc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生产现场职业病危害因素识别方法
内容
危害因素识别的作用
危害因素识别是一项实践性的工作技能
危害识别方法
行业涉及的主要危害因素种类列举
一、危害因素识别的作用
现场监督检查过程中,对具体生产现场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甄别和确认是有效开展监督工作基础。
(一)确定管理对象
不是所有工厂企业都存在明确的职业病危害因素,危害因素存在于工厂企业的部分生产区域或岗位中。
(二)有针对性地进行监督
职业卫生工作是围绕着危害因素进行的,首先应掌握危害因素的存在情况以及相关的现场防护情况。
二、危害因素识别是一项实践性的工作技能
对于从事职业卫生工作的人员,包括监督管理人员,危害识别是基本功,但相应的能力只能通过工作实践去形成。
(一)消除认识上的误区,危害识别的工作起点基本相同
职业卫生工作的三个步骤:发现问题(摸清危害)→评估问题(危害评价)→解决问题(危害治理)。
日常性职业卫生工作通常会涉及到医学、生产工艺学和环境工程学三方面的基础知识,是一种多学科知识的综合运用,看似复杂但不深奥。
笼统地讲,职业病危害因素来源于生产工艺(使用原、辅材料,工艺方法、选用设备等方面)。
危害识别能力非医疗卫生人员或企业生产技术人员的固有专长。
(二)感性认识和生产工艺知识是危害识别的基础
从事职业卫生工作,特别是现场工作,需要在实际工作中补充必要的基本知识,掌握识别危害这项能力须向生产现场学****br/>三、危害识别方法
介绍一种相对容易入手的现场简捷识别方法。
方法的思路
从工厂企业的产品→推断和询问了解大致采用的生产工艺流程→预判工艺流程中可能涉及产生职业病危害因素的生产原辅材料、工艺方法及设备→查看工艺环节岗位,通过简单工艺学的知识和感官辅助,识别具体存在的主要职业病危害因素。
在现场检查工作中,依照可行的方法,不断积累有关的生产工艺知识(对于简单的生产工艺知识,特别是工艺原理,我们日常生活经历中已经形成了一定的认识)和加深对各种危害因素存在于生产环节中的感性认识,从而形成一定的现场识别危害能力。

在某种意义上讲,人也是一种复杂的设备仪器,能通过视觉、听觉和嗅觉等
一定程度上客观感知环境中的物质存在。
感官卫生情况和实际的职业卫生情况之间不能直接划等号。

知晓与危害因素产生有关的,依托和联系我们日常生活经历所了解的知识——生产工艺方法和原理、设备及使用的主要原、辅材料。
生产工艺流程是从原料开始到产品结束的生产工艺顺序。
【实例】木质家具制造企业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
主要工艺流程:木材下料→加工→粘接→打磨→喷漆
存在的危害因素:粉尘、噪声——木材下料、加工,打磨
毒物(有机溶剂)——粘接、喷漆
(二)工作程序
1、根据企业的产品和初始生产原料,了解生产工艺流程和生产单元布局情况
2、依生产工艺流程顺序查看生产场所和岗位
先主生产车间,后辅助、配套生产区域;
有目的地查找生产过程中是否存在职业病危害场所和岗位。
(三)危害的识别
前提:生产条件下危害因素客观存在并有接触途径。
1、危害因素的来源
(1)化学性因素
(有致肺纤维化作用)
作为固态颗粒、粉状原、辅材料在生产过程中散发,或加工材料因切割、破碎、打磨等工艺操作产生和扬散。有操作岗位的存在特征。
可感官辅助判断。
矽尘:含游离二氧化硅>10%,天然砂(石英砂)、石(包括宝石),矿石、耐火材料等。粉尘颗粒有闪亮感。
B、毒物
来源于化学品原、辅材料,数量众多,可进行化学分类和按主要毒性作用分类(见分类简表)。
辖区毒物常见为毒性有机溶剂,作为喷涂材料的稀释剂、粘胶的溶剂、有机性污物的清洗剂,俗称“天那水、香蕉水、白电油、洗网水”等。
可感官辅助判断,可根据气味特点。
2、物理性因素
主要来源于生产设备。

分类:机械性――硬物摩擦、碰撞(冲压等)
机械动能→声能
电磁性――电、磁能量转换产生(电机等)
电能→声能
空气动力性――空气流速聚变产生(空压机等)
空气动能→声能
各类噪声源的听觉特征不同,对作业环境所达到的噪声强度累积作用也不同。
有区域性的存在特征。因为生活环境中存在一定的噪声本底,作业职业病危害因素超过80dB才有实际意义,现场语言交流需明显提高音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