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4
文档名称:

实验室生物安全.doc

格式:doc   大小:21KB   页数:4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实验室生物安全.doc

上传人:drp539601 2018/12/1 文件大小:21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实验室生物安全.doc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实验室生物安全不仅仅是实验室人员的个人健康,一旦发生事故,极有可能会给人群、动物或植物带来不可预计的危害;实验室生物安全事故的发生是难以完全避免的,重要的是实验室工作人员应事先了解所从事活动的风险及应在风险已控制在可接受的状态下从事相关的活动。实验室工作人员应认识但不应过分依赖于实验室设施设备的安全保障作用,绝大多数的生物安全事故的根本原因是缺乏生物安全意识和疏于管理。1964-1988年发生20多例汉坦病毒感染事件,2003年国家CDC的SARS病毒感染事件都源于生物安全意识的淡薄;国外学者pike对3921例实验室相关感染进行统计发现,65%的不明原因感染是因为病原微生物形成感染性气溶胶随空气扩散,实验室人员吸入了污染的空气感染的;2004年发布的国务院424号令和国家标准GB19489都明确指出生物安全柜是保护工作人员必不可少的主要安全设备;医院临床检验、诊断、病理分析、肿瘤药物配制及相关生物医学研究所、实验室都应使用生物安全柜;
导致生物安全的因素有:啮齿动物、昆虫等可给实验室工作人员健康带来威胁;实验室的标本或生物材料中可能携带的潜在病原微生物往往是未知而多样的;另外人的主观因素也是导致生物安全的重要因素,比如说,工作量大、时间紧及管理制度不健全等原因,导致有些检验人员对潜在的隐患认识不足,无菌观念不强,自我保护意识较差,常常未按消毒隔离制度操作,未戴工作帽、手套、口罩、未及时洗手和消毒,甚至用污染的手或戴着污染的手套打接电话,在工作场所饮水、进食、吸烟或穿着工作衣进休息室等都是造成生物安全的原因,管理者应将职业安全教育放在重要位置,作为上岗培训和在职教育的重要内容,重视和加强职业安全培训,牢固防护意识,完善防护制度,加强防护基础建设,推行标准化防护管理,加强检验人员的职业防护教育,严格执行操作规程和消毒隔离制度,提高工作人员的整体防护能力。
一般而言,实验室生物安全的基本概念包括:气溶胶,-100μm之间;气锁,是指具备机械送排风系统、整体消毒灭菌条件、压力可监控的气密室,其门具有互锁功能,不能同时处于开启状态;定向气流,指从污染概率小区域向污染概率大的区域走的定向气流;缓冲间,是指需要时设置机械通风系统,其门具有互锁功能;实验室防护区,该区域生物风险较大,需对密闭性、气流、人员进入、个体防护进行严格控制的区域;风险评估:是指评估风险大小以及确定是否可接受的过程;风险控制:是指为降低风险而采取的综合措施;这些都是了解生物安全的基础。
实验室生物安全的设计原则和基本要求包括:符合国家、环保规定;防火、安全通道设置符合国家消防规定,考虑生物安全;有紧急撤离路线及标识;温度湿度照度噪声洁净度符合要求;动物实验室要考虑潜在的生物危险的防护;不循环使用动物实验室的空气;
传染病的传染性和危害性是不同的,传染病原分为四个危害等级。第一级危害群微生物:与人类***健康和疾病无关;第二级危害群微生物:在人类所引起的疾病很少是严重的,而且通常有预防及治疗的方法;第三级危害群微生物:在人类可以引起严重或致死的疾病,可能有预防和治疗的方法;第四级危害群微生物:在人类可以引起严重或致死的疾病,但通常无预防和治疗的方法,如炭疽杆菌、霍乱弧菌、埃博拉病毒、天花病毒等。
生物安全防护实验室根据微生物及其***的危害程度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