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13
文档名称:

百万英镑.docx

格式:docx   大小:41KB   页数:13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X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百万英镑.docx

上传人:在水一方 2018/12/1 文件大小:41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百万英镑.docx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学院:管理学院
班级:工商管理5班
学号:**********
姓名:白艳芳
论《百万英镑》的人性特点
一、前言
《百万英镑》是美国著名作家马克·吐温的小说,讲述了一个美国穷小子亨利·亚当斯在伦敦的一次奇遇。伦敦的两位富翁打赌,把一张无法兑现的百万大钞借给亨利,看他在一个月内如何收场。一个月的期限到了,亨利不仅没有饿死或被捕,反倒成了富翁,并且赢得了一位漂亮小姐的爱情。影片以其略带夸张的艺术手法再现大师小说中讽刺与幽默,揭露了20世纪初英国社会的拜金主义。
《百万英镑》作者写的很滑稽、有趣,欢乐之清溢出纸面。《3万元的遗产》就含有讽喻,我们看到的金钱怎么扭曲人们的思想感情,以致主人公昏头昏脑,最后“沉浸在模糊的悔恨和悲伤的梦境里”临死之前,男女主人公体会到“暴发的、不正当的巨大财富的一个陷阱。”在《败坏了赫德莱堡的人》中,马克·吐温收起了笑脸,满怀辛辣的讽刺,把那些“诚实的、自豪的”正人君子的虚伪外衣剥下来,暴露出他们“既要当婊子又要立牌坊”的贪婪面目。这也可以称作“笑”,但那是一种冷峻的笑。
二、背景。
马克·吐温欣赏清教徒的人格魅力,而且在他个人的生活中也始终以清教徒们为榜样,坚持纯洁、诚实、节制、勤劳且乐于助人的处事原则。而《百万英镑》的主人公亨利实际正是他本人生活的缩影。《百万英镑》这部小说的主人公——亨利是一位品德优秀的清教徒,内省、节俭和勤奋等兼具一身。亨利的成功也确实受益于所具备的美德,因此,上层社会也接受了他,在家庭方面和事业方面双丰收,可谓非常完美。可以看到,清教的传统对亨利有很大的影响,而亨利的行为里也弥漫着英国绅士的气息。
清教徒之所以执著于俭朴的传教事业,是因为圣经的精髓早已使他们刻骨铭心,他们时刻都以上帝的标准来规范自己的生活。而自小生长于清教徒文化盛行的密西西比河小镇,马克·吐温不会没有受到宗教文化的熏陶。而他本人一直就是个虔诚的长老会会员,所以他身上也具有清教反省的美德。而在《百万英镑》中,马克·吐温也将这种自我反省的精神灌输到了亨利的意识当中。在起初看到这张百万钞票时,亨利经历了很长一段时间的自我反省,最终接受了这个具有冒险性的赌局。尽管如此,在阅历了英国上流社会的虚伪之后,他还是陷入了深深的反省之中,他无时无刻都在表面的繁华和内心的恐惧之间苦苦挣扎。而这样一种矛盾的
心理实际也是人们拜金主义和亨利自身清教思想的反照。尽管有时亨利也会为一时的幸福而冲昏头脑,尤其在得到鲍西亚的好感之后,他的美梦达到了顶峰。但是最后他还是意识到了自己的错误,又一次开始反省自己矛盾的处境。
节制和内省是清教徒人格修养的最重要品质,除此之外就是勤劳的生活****惯了。由于早期在美洲大陆近似于拓荒的传教生活,使清教徒们早已****惯了艰苦朴素的生活,勤劳也成为了他们改善生活的唯一方式,但是他们并不是为了追求财富而勤劳,而是为了享受劳动的乐趣。而在《百万英镑》中,亨利便是勤劳致富的代表,他曾经是普普通通的一个小办事员,一周有六天都在忙忙碌碌。在幸运地获得了百万英镑的巨钞以后,他为了赢得继续生活下去的希望,不惜冒着巨大的风险,依靠自己勤奋的努力和智慧,终于获得了成功。除此之外,以贯之的诚信品质让他兑现了对富翁的承诺。
审视了亨利节俭、内省和勤劳的清教徒美德后,我们再审视一下围绕在亨利周围的那些上流社会的人们,他们当中的绝大多数都是自私自利的拜金主义者。而马克·吐温之所以着力塑造这些拜金主义者的形象,就是为了能够让读者清醒地认识到现代文明发展所带来的人性堕落。美英的资本主义起步时间虽然不尽相同,但是两国最终都通过各自的努力走上了强国之路。可是国家财富的膨胀和物质生活的富足并没有使民众感到满足,相反却加重了他们对金钱的崇拜。就像在《百万英镑》当中,那些上流
社会的贵族和富豪们生活不能说不幸福,但是由于个人欲望的不节制,使他们的人格都为追求金钱所扭曲。那些体面的有钱人之所以围在亨利身边,正是由于他们对金钱的无限崇拜,金钱在他们心中的地位已经超越了亲情和人格。而一旦发现亨利失去了那张百万英镑钞票,他们便会立即撕下自己亲切的面孔,责骂声充斥于亨利的耳边。马克·吐温刻意在作品中描绘这些拜金主义者的丑态,就是希望能够重新唤起读者对清教精神的坚持。因为物质上的富足并没有使人们变得更加注重人格修养,反而使他们都成为了金钱的奴隶,他们性格中的那种撒克逊人的开拓精神早已为现实的经济利益所压倒,在他们眼里,金钱比上帝还要万能。故事的结尾部分,亨利放弃富翁给予的高薪职位,却去追求平静幸福的婚姻生活,不得不说是马克·吐温自己对清教徒生活的向往。而反观作品中塑造的那些拜金主义者的形象,大到公爵贵族,小到酒店服务员,当他们看到亨利的百万钞票失而复得时,又都变得笑逐颜开,小说将资本主义世界拜金主义的伪善表现得淋漓尽致。
马克·吐温